分享

老师不应该是知识的搬运工

 仰望太空生敬畏 2019-02-12

  在一个教师交流群里,有网友同行说:今天听师德报告会,有位老师在父亲病重弥留之际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致使没有见到父亲最后一面,成为永久的遗憾;有位老师膝盖骨折,在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带伤上课,致使膝盖骨韧带没有恢复好,痨下后遗症,不敢爬山,不敢跑不敢跳;还有位老师因劳累过度而流产,却没休息几天就继续坚持上班……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我敬佩他们为教育事业奉献一切的敬业精神,可是那惨重的代价让平凡的我们望而生畏,我们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像他们一样不顾亲人,不顾自己,忘我无畏的奉献牺牲啊?

  在我们的教育管理活动中,常常容易出现一种现象,就是就师德而谈师德,当我们单独把师德从教师的全面成长中拿出来谈论、要求,总是显得苍白无力,也常常令老师们反感。

  有网友和我们分享了他在一次会议上听师德报告,内容是宣讲某位劳模教师的奉献事迹,最重要的例证就是孩子在家发高烧,该教师却坚守岗位给学生上完一天的课,结果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孩子落下终身病患。

  这位网友同行说,他当时浑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很怀疑这样的榜样是否能够赢得大家的敬佩和效仿,也怀疑这样一位老师能否真正爱他的学生。

  我们看过很多优秀教师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他们为教师的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切,是每位一线教师学习的楷模。可是,不知为什么听了其中的一些感人的事迹之后,心情总是很沉重,甚至有种悲伤的情绪在心头萦绕,挥之不去。

  敬岗爱业的教师当然值得尊敬和学习,也值得宣传和表彰,但违背人性的人造英雄,是经不起真实生活的叩问和评议的。所以,我们不应该刻意进行师德教育的造势宣传,而应该是将这种美好的职业品格融入平常的校园生活中,与每一个真实的教育故事、每一名真实的学生“生长”在一起,让大家觉得做老师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没有圣贤般遥不可及,也没有那么多的悲情与壮烈,而是平平凡凡地坚守,快快乐乐地追求。

  《菜根谭》中说:“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意思是文章做到最佳境界,说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奇妙的地方,只是把自己内心的感悟和思想表达得恰到好处而已;人的修养达到最高境界,也没有出奇过人的地方,只是使自己的精神回归到纯真朴实的本然之性而已。

  师德应像农民播种种子一样,对土地诚实,对种子勤恳,它是我们收获喜悦的需求,而不仅仅是实现价值的工具。只有这样师德才会像我们的身体一样亲切,它融进你的意识里,像涓涓细流一样在你的一言一行中自然流露,不需要你必须做出多么巨大的丰功伟绩才能把它照亮,也不需要你刻意地寻找才能证明它的存在。

  教育的根本在于立德树人,由此可见品德、道德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而对于教师而言,师德之重要性就在于它是教师素养中最核心的品质,因为教育本身就是引领学生心灵的成长,让学生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我希望看到的是每位教师在辛勤耕耘的同时,自己也能收获幸福和满足。因为我们相信只有内心充满喜悦与平和的老师,才能带给学生舒适快乐的成长体验。

  教育不是周而复始的、乏味无趣的事情,老师不应该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专业的创造者,研究每一个孩子、每一堂课、每一项专业挑战,不断突破成长中的瓶颈,在教育教学领域有独特的研究和创造,能够不断自我唤醒,保持一个专业创造者的激情和对育人事业的挚爱。

  真正的师德应该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包容学生的气量,孜孜不倦的专业成长,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受人尊重的老师,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学得轻松快乐而且充实收获,从而真心喜欢上老师所教得学科。这种学生的主动学习也同时带给教师职业的幸福体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