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防知识】核与辐射生物化学恐怖事件应对常识要点

 昵称m5Gu5 2019-02-12

恐怖问题已成为严重影响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也是我国安全面临的威胁之一。反恐斗争已成为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民利益、保障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

  

  恐怖事件有哪些类型?

  

  恐怖活动的方式主要包括袭击、劫持、破坏等。袭击如爆炸(对人员、建筑和车辆等目标的爆炸),暗杀,自杀性袭击,生物、化学、核袭击,信息袭击,投毒和纵火等;劫持如劫持人质,劫持飞机,劫持车辆等;破坏如破坏交通枢纽等重要设施或系统。

  

  公众如何判断生物、化学、核与辐射恐怖?

  

  公众平时应关注政府的有关宣传,阅读有关科普读物,提高对爆炸、生物、化学、核与辐射恐怖的认识,了解恐怖行为的表现形式、特点、社会危害,提高警惕性,增强反恐怖意识。做好心理和应对技能方面的准备。在恐怖活动发生时,根据平时掌握的爆炸、生物、化学、核与辐射恐怖的特点,及时发现恐怖活动的征兆,识别可疑爆炸物和生物、化学、核与辐射等危险因素,发现可疑情况应及时预防、举报和自防,尽可能将恐怖活动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对公众的伤害。

  

  应对生物、化学、核与辐射恐怖应做哪些准备?

  

  公众应该关注国家有关反恐的政策和举措,包括:

  

  一是确定反恐国家战略,完善反恐立法,实现与国际反恐立法的接轨。

  

  二是完善国家反恐组织指挥体系,加强国际反恐合作。

  

  三是制定反恐的规划和计划。

  

  四是重视和发挥情报在反恐中的作用。

  

  五是加强反爆炸,生物,化学,核与辐射恐怖专用设备和材的储备

  

  六是加强反恐怖科学研究。

  

  七是加强反爆炸,生物,化学,核与辐射恐怖专业力量建设。

  

  八是强化反爆炸、生物、化学、核与辐射恐怖专业力量建设

  

  九是深入研究城市爆炸、生物、化学、核与辐射设施防护问题,建立日常防范措旋。

  

  十是重视和强化军队的反恐职能。,

  

  出现爆炸、生物、化学、核与辐射恐怖时个人如何防护?

  

  一是呼吸道防护。立即佩戴防毒面具和其他简易呼吸道防护器材.如特制的聚氯乙烯纤维轻便口罩、防尘口罩、防毒面具、防生化面具等。在紧急情况下,用医用口罩、毛巾口罩及其他纺织品等捂住口鼻也有一定的防护效果。
 


FMJ08型防毒面具

  

  二是皮肤防护。穿戴制式防毒衣或布料防护服,应急响应人员则需要配备核生化防护服、CBRN防护服、NBC防化服。不具备上述服装时可手扎紧“三口”(领口、袖口、裤口)。将上衣塞人裤腰或外扎腰带,颈部以毛巾围严及戴手套,也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如外穿雨衣效果更好。此外,还可戴防毒眼镜或周边密封的风镜对眼结膜进行保护。  

  

三是可能时在现场专业救援人员(救援人员配备抗核抗核生化装备)指导和协助下口服解毒药物,注射解毒针,而后自行到就近医院治疗。

  

四是尽快撤离现场。如情况特殊,无法及时撤离时,进人专业救援人员指定的集体防护设施,或在个人防护的基础上,进人较密闭的普通房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