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尔街传世智慧:穿越牛熊的投资经典法则,看不懂你就穷忙一辈子

 田美风子 2019-02-12

心理游戏VS智力游戏

投资并非一个智商为160的人就一定能击败智商为130的人的游戏。

巴菲特彼得.林奇认为,小学四年级的数学知识对于投资股票来说已绰绰有余。而巴菲特也说:“投资并非一个智商为160的人就一定能击败智商为130的人的游戏。”

有这样一个笑话:

一个人死后进入天堂,天堂的管家问他智商有多高。原来,天堂里是按照智商来分配住宅的。如果智商是160,那就可以和爱因斯坦住在一起,双方可以讨论相对论;如果智商是120,那就和丘吉尔住在一起,这样大家就可以讨论政治问题了;如果智商只有80,那就和股民住在一起,正合适大家一起讨论股票。那人大惑不解,问管家,炒股不需要很高的智商吗?管家说,请问华尔街的金融家们有哪个的智商可以和爱因斯坦相比?可是,他们比爱因斯坦更有钱!

这只是一个笑话,但也反映了一些真相:炒股赚钱的并不一定是高智商者。

换句话说,别以为自己很聪明就可以玩转股市。因为,在股市中决定炒家胜负的并不仅仅是智商,有时候良好的心态胜过一切。时机可以让大智若愚的人一飞冲天,好的策略也可以让笨蛋赚得盆满钵满。

聪明人也许能看懂技术分析的精髓,但技术分析并不是万能的;笨人、外行人也许看不懂高深的股市分析,但就像彼得.林奇所指出的那样:投资其实是日常之事,观察我们的周边环境就能找到投资机会。

华尔街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讲过这样一则寓言:

一位石油勘探者准备进入天堂的时候,圣彼得拦住他,告诉了他一个非常糟糕的消息:“你虽然有资格进入天堂,但分配给石油从业者居住的地方已经爆满了,我无法把你安插进去。”

这位石油勘探者听完后对圣彼得说:“我能否进去跟那些住在天堂里的人讲一句话?”圣彼得同意了他的请求。这位石油勘探者进去后,对天堂里的人大喊一声:“在地狱里发现石油了!”话音刚落,所有人都蜂拥跑向地狱。

圣彼得看到这种情况非常吃惊,于是请这位石油勘探者进入天堂居住。但这位石油勘探者迟疑了一会儿,说:“不,我想我还是跟那些人一起到地狱中去吧。”

证券市场上很多剧烈的变动是投资者的盲目跟风行为所导致的,并非受公司本身收益变化的影响。一旦股市上有传言出现,许多投资者在传言未经证实之前就已快速而盲目地依据这些传言买入或卖出股票,跟风行为盖过了理性思考,这一方面造成股价的剧烈波动,另一方面也造成投资者的业绩表现平平。

令本杰明.格雷厄姆感到非常费解的是,华尔街上的专业投资人士尽管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并拥有丰富的投资经验,但他们无法在市场上凝聚成一股更加理性的力量,而是更多地受到市场情绪的左右,拼命地追逐市场。

一个真正成功的投资者,不仅要有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的能力,还需要有灵活的方法和策略,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操作技巧,从而规避风险,获取高额回报。

而这并不仅仅是高智商就能解决的问题。更多时候,投资者的心理素质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华尔街传世智慧:穿越牛熊的投资经典法则,看不懂你就穷忙一辈子


随市场改变

时间和市场环境在变,你应当学会随之改变。

威廉.江恩时代在变,投资界也在踏上成熟和嬗变之旅。在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东西会永恒不变,对瞬息万变的股市来说更是如此。当今股市环境、股市规则,甚至股市参与者的个性,与10年前相比,已有天壤之别。

华尔街巨熊.杰西.利弗莫尔是20世纪最伟大的投机家,他的悲剧人生跟股市环境的变化脱不开关系。这位“华尔街大空头”在30岁左右时已经叱咤华尔街,坐拥百万美元身家。

虽然杰西.利弗莫尔惯于做空,但从1928年冬到1929年春,当多头市场全力奔驰时,杰西.利弗莫尔转而一路做多,获利可观。接着,他开始留意市场的头部是否形成。1929年初夏,他轧平所有的多头部位,转而逢涨必卖。

当时,他认为市场已经涨过头。市场大涨之后,开始横向盘整,一改原来的激升走势,于是他开始往空方派出探子,探察情况。

赫伯特.胡佛当上美国总统时,杰西.利弗莫尔意识到美国国家经济的不确定性使得股票市场出现了空前的良好走势。1929年3月的某一天,他做空工业股票,转向铁路股,接着又迅速转向石油公司股票。第二天股票大跌,他快进快出,在这一场3个小时的出击中,足足捞进了20万美元。

但杰西.利弗莫尔随机应变的天赋,到了后期却消失得无影无踪。20世纪30年代,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卖空的规则作了许多修改。在这以前,其规则是“买方得多留神”,而这时已变成“卖方得多留神”了。杰西.利弗莫尔过去习惯做空,新规则对他有了诸多限制,股市投机对他来说变得困难重重。1934年,他不得不申请破产。

“时间和市场环境在变,你应当学会随之改变。”威廉.江恩的这句话,听起来总是那么有道理。

股市是高风险的集合地,充满众多未知变数,投资者无法充分预见各种突发事件的影响,也不可能总是准确掌握大众心态的变化。在这种不确定的环境下,投资者只有尽可能利用有限的已知知识进行例行分析,权衡各种可能性,才能找到最有把握的机会。


提防自己

在实践中,投资者必须提防许多东西,最重要的是提防自己。

杰西.利弗莫尔“华尔街巨熊”杰西.利弗莫尔说过的最有价值的一句话是:“在实践中,投资者必须提防许多东西,最重要的是提防自己。”

这句话之所以发人深省,是因为杰西.利弗莫尔用自己的悲剧人生为其作了最好的诠释。

杰西.利弗莫尔曾是华尔街的传奇人物,是那个时代最花哨的百万富翁。他有一头金发,身材瘦削。嘴里总是叼着香烟,一天要抽掉10支哈瓦那雪茄。

1906年,杰西.利弗莫尔一夜之间成了大富翁。那时,杰西.利弗莫尔偶然走进一家经纪行,匆匆看了一眼,发现股票正在上涨,是一个确实无疑的看涨市场。其中,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引起了他的注意。它的股价很高,而杰西.利弗莫尔认定这只股票一定会下跌。就在他大力做空此股票的第二天,旧金山被一场地震毁掉了。铁路大乱,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的股票价格一落千丈,未到傍晚,杰西.利弗莫尔已经成了百万富翁。

幸运之神简直是太偏爱杰西.利弗莫尔了。后来,杰西.利弗莫尔又看准了1907年的崩盘,于10月24日轧平和回补空头,一天之内赚进300万美元。1907年10月,当时最具影响力的金融家摩根为股市注入了必要的流动性资金,把华尔街从崩溃的边缘拯救回来。大名鼎鼎的摩根还亲自请杰西.利弗莫尔停止放空,可见杰西.利弗莫尔在华尔街的声名和影响力之大。

杰西.利弗莫尔飞速成为华尔街上的知名人物。在那些一帆风顺的年头里,杰西.利弗莫尔一再表示:坚持作股市分析是操作成功不可缺少的要素。

1930年,杰西.利弗莫尔的好运最终走到了尽头。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杰西.利弗莫尔开始玩不转股市了,但他并没有改变孤注一掷的冒险心态。于是,到1931年年底,他半数的财产不见了;1933年,剩下的另一半也不见了。到了1934年,杰西.利弗莫尔已成为一个醉鬼。人们看到他穿着邋遢的衣服,醉醺醺地出现在股票交易大厅里。

杰西.利弗莫尔已经穷困潦倒,不得不申请破产。经过清算,杰西.利弗莫尔欠下的债务高达226万美元。

投资市场中的很多人其实都是很聪明的,他们手握各种各样的技术指标和商业信息,对各种投资理论、流派如数家珍,他们也清楚在牛市、熊市、泡沫中如何采取明智的策略。但一到真实的战场上,理性的知识储备往往离奇失效了,只剩下了冲动、贪婪、偏执、狂热、孤注一掷,而这些才是投资者最大的敌人。所以,投资者最重要的是提防自己,警惕人性中的弱点和怪癖把自己拖入深渊。


与趋势成为朋友

让市场趋势成为你的朋友。

——彼得.林奇投资者如果顺应市场趋势,花全部的时间研究市场的正确趋势,与正确趋势保持一致,利润就会滚滚而来。

1982年上半年是美国股市极其糟糕的半年,其基准利率上升到了两位数,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也是如此。利率上升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时,彼得.林奇大量投资政府债券,这使得长期政府债券在几个月内成了彼得.林奇运作的麦哲伦基金的投资头寸。彼得.林奇投资政府债券不是出于安全考虑,而是因为它的回报超出了股票投资上的正常回报:美国政府为这些政府债券支付13%~14%的利率。

在这段股市暗淡萧条的时期内,金融评论家们反复谈论着不景气的汽车行业,在他们看来,汽车工业的不景气是一种永久的现象。而在彼得.林奇看来,无论经济萧条还是经济景气,美国人终究都要购买汽车,因此在1982年3月他购买了克莱斯勒公司的股票。1982年7月,他访问了克莱斯勒公司的总部,发现这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公司,于是在7月底的时候,麦哲伦基金将5%的资产都投给了克莱斯勒公司。整个秋季,克莱斯勒公司都是彼得.林奇的投资头寸。到了10月,大牛市开始,利率开始降低,经济呈现出了复苏的迹象,彼得.林奇把在债券市场的持仓量降到了麦哲伦基金全部资产的5%。同时,他卖出了一些银行和保险公司的股票,把基金的11%投给了汽车工业,因为他发现汽车股正在复苏。果然,彼得.林奇在汽车股上大赚了一笔。

作为传奇投资大师,彼得.林奇向来善于把握趋势,让趋势成为对自己最友善、最有助益的朋友。但彼得.林奇也不是万能的,一旦他跟不上趋势的脚步,这位“朋友”便会弃他而去,将他落在因追不上新形势而徒留懊悔的人群中。

由于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许多公司利用网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股票市场上也出现了一波以互联网行业为增长龙头的上升行情。但彼得.林奇这次完全错过了互联网的投资机遇,因为彼得.林奇是技术恐惧者。他不会上网,从不在网上冲浪或者聊天,如果没有专家的帮助,他可能连网页都找不到。正是由于这一劣势,彼得.林奇错过了一只著名的大牛股——亚马逊书店。由于亚马逊书店开在网上,彼得.林奇这个不会上网的人便忽视了它的存在。1997年,亚马逊书店股价相对于其发展前景而言还比较合理,并且公司财务状况良好,但当时彼得.林奇没能透过新生的网上购物方式看到新的投资机遇。如果当时他进一步深入研究,他可能就会发现这种新型购物方式的巨大市场潜力以及亚马逊书店抓住这一机遇的市场拓展能力。1998年,亚马逊书店的股价上涨了10倍。还有微软公司,这是一只被彼得.林奇错过的股价上涨了100倍的超级大牛股。

我们不能决定市场趋势,也不能左右市场趋势,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最大可能去判断和证明市场趋势,做市场趋势的忠实追随者。只有顺应市场趋势,我们才能取得投资上的成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