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舰原为日本海军“桥立”级炮舰“宇治”号,1940年1月20日在日本大阪铁公所樱岛工厂铺设龙骨,9月26日下水,1941年4月30日竣工服役,长期部署在中国水域执行任务,是侵华日本海军主力舰之一。1945年日本投降后,本舰于9月13日下午1时在上海江南造船所被国民党海军接管,海军总司令陈绍宽亲自参加受降仪式,仪式后本舰改名“长治”。 国共战争爆发后本舰部署在华北沿海配合陆军作战,国民党军华北战场崩溃后本舰返回上海。1949年9月19日,本舰在长江口外执行封锁任务时,陈仁珊、林寿安、李春官等43人发动起义,枪杀舰长胡敬瑞、副长孔祥栋等5名军官、6名水兵,控制全舰后将军舰驶入长江,于9月21日抵达南京燕子矶江面锚泊,参加解放军。为防备国民党空军轰炸,本舰拆除武备后于9月23日放水自沉。 1950年2月24日本舰被打捞浮起送入江南造船厂维修,临时舰名“八一”,4月23日改名“南昌”,编入华东军区海军第六舰队,7月修复入役,定为护卫舰,作为第六舰队指挥舰,舷号711。后换装苏制武器先后参加东矶列岛海战、解放一江山岛作战,其后作为道具参加以本舰起义故事为原型的电影《海魂》的拍摄。1953年2月24日本舰接受毛泽东主席检阅,1961年本舰改舷号210,六十年代重建上层建筑、更换部分武备,1968年2月15日改用53-224荣誉舷号,1979年本舰退役。舰名由051型导弹驱逐舰(舷号163)继承。 标准排水量:993吨 满载排水量:1350吨 全长:80.5米 宽:9.7米 吃水:2.62米 动力:2座舰本式齿轮透平蒸汽机,2座ホ号舰本式重油专烧水管锅炉,双轴推进,4654马力 航速:19.5节 续航力:3460海里/14节 1941年时的宇治号 计装备十年式120毫米双联装高角炮1座,同型单管炮1座,96式双联装25毫米机关炮2座,92式7.7毫米机枪6挺。 1945年状态的宇治 上层建筑防弹装甲被撤除,改由三层毛竹捆扎而成的“竹甲”代替,后桅杆上加装雷达,拆除1座探照灯和4挺92式机枪,加装96式单管25毫米机关炮6门,2座深弹发射炮,1条深弹投放轨。 1946年加入国民党海军的长治 桅杆被截短,雷达被拆除,“竹甲”被撤除,拆除4门单管25毫米炮、全部的92式机枪、深弹发射炮、投放轨。加装博福斯40毫米单管机关炮2门。 1950年7月华东海军第六舰队指挥舰的南昌 保留全部国民党时期的武备,更改涂装颜色,舷号711。 1961年时的南昌 计装备B13型130毫米单管舰炮2门,70-K型单管37毫米机关炮7门,HO-103型12.7毫米机枪2挺,深弹投放轨1条。换装主炮测距仪,舰载艇减少到2条,舷号210。 1968年时的南昌 舰桥完全重建,改成类似65型护卫舰的半封闭舰桥,桅顶增加对海搜索雷达,深弹投放轨、6门70-K机关炮和2挺HO-103机枪被拆除,换装61式双联装37毫米机关炮4座和2挺苏制DSHK-43型12.7毫米机枪,舷号53-2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