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首个省级社会办医合作平台在广东成立

 三乐四为书屋 2019-02-12

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激励下,近年社会办医迅速发展。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去年9月份,全国共有超2万家民营医院快速发展,占全国医院数量的比例超过62%。如何规范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打造更加正面的行业形象?1月12日,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社会办医分会正式成立,省内国有企业医院集团、民营医院、第三方医疗机构、知名医疗企业、健康管理中心和健康地产、健康金融等共300余家新兴医疗健康机构成为会员单位,这也是全国第一个省级社会办医合作平台。同日还举办了社会办医投融资高峰论坛,与会专家对社会办医发展形势及未来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政策利好社会办医

去年非公立医院数量已超六成

政府关于社会办医的支持政策操作性越来越强,2019年1月初,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优化社会办医疗机构跨部门审批工作的通知》,明确取消部分医疗机构设置审批作为前置条件,这是社会办医的又一利好消息。

数据显示,自2012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对医疗机构投资的交易金额年复合增长率高达80%,增长约50倍。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9月,全国共有医院3.2万家,其中民营医院超过2万,占比超过62%,且增速远高于公立医院。2018年底,全国已有超过1000个以医生集团命名的企业;有超过6.6万名医生注册多点执业,到社会办医机构的占43.4%,医疗人才不断亲睐非公医疗。截至2018年9月,全国医院就诊26.3亿人次,其中公立医院22.4亿人次,同比提高3.7%;民营医院3.8亿人次,同比提高14.5%。

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社会办医分会主任邓旭林认为,从数据可见,多元化办医格局已逐渐发展成形,社会资本创办的各类医疗服务平台将分流大量患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省城三甲医院人满为患的现状。

专家:民营医疗机构须重新锻造“基因”

健康产业如何借助资本市场高效配置资源,为老百姓提供规范化的医疗服务,高质量满足百姓的健康需求?这是继续解决的问题。邓旭林说,省卫生经济学会成立社会办医分会,今后将为各类社会医疗机构当好内外沟通的“桥梁”,帮助社会举办的医疗机构做好学科建设、资源整合共享;还将建立智库,成立由著名医院院长和企业CEO组成的咨询委员会和由三甲医院教授组成的技术指导委员会,从管理和技术,到人才、融资等,都当好“参谋”,全方位帮助社会办医机构。同时还要通过这个平台,提高行业整体管理水平、专业水平和品牌效应,树立行业正面形象和社会影响力,提升老百姓的信任度,打破民医在公众心目中的“信誉门”,推进社会办医更好更快发展。

著名医改专家魏子柠教授在会上对民营医院存在困惑和未来展望等问题做出了分享。他说,目前民营医院行业的现状是仍存在床位少、规模小,人才少、技术差,信用差,经营管理混乱等问题。未来要有好的发展,经营者需要更新七大理念,摈弃落后的管理理念,必须重新锻造自身的基因,从根本上打造诚信至上的经营理念,做好接受严格监督管理的思想准备,坚持医疗服务“安全第一”。

“民营医院疯狂时代已经过去,高质量规范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魏子柠说。

文/广报全媒体记者周洁莹 通讯员徐智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