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更因在诗词大会的出色表现被熟知。赛场上的激烈比拼,让她成为了“从函数定理的北大理工女博士到风花雪月的诗词女神”。看完《中国诗词大会》最喜欢陈更,短短的几分钟里就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她的才能,她的言谈,她的态度,无一不显示她的优秀。 陈更家庭背景揭秘——美女博士如何炼成? 陈更,1992年出生,咸阳秦都区人,曾就读于沣东小学、育才中学。 陈更的妈妈梁秋霞是沣东中学的英语老师,从小陈更便随着母亲生长在这里。受父母影响,从小学三年级起,陈更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并坚持到现在。为了让陈更有更多的素材,每年假期,梁秋侠会带陈更去外地旅游,写游记。陈更上小学时,喜欢看书,作文写得好,每次都会被当范文在班级朗读。 2009年考入上海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2013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工学院,研究制造机器人方面的专业。被观众们称赞为“从函数定理的北大理工女博士到风花雪月的‘诗词女神’”。 陈更大学期间任班长、班党支部书记、学习委员等,获“同济大学优秀毕业生”、“优秀志愿者”、“优秀学生标兵”、“团学联优秀部长”等荣誉。同时,她还获得国家教育部“国家奖学金”;菲尼克斯集团“菲尼克斯奖学金”;北京大学“忠孝振兴奖学金”、“光华奖学金”等多项荣誉。 陈更曾参加过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河南卫视《成语英雄》、贵州卫视《最爱是中华》、黑龙江卫视《最爱中国字》等节目的录制。 陈更说了一句话:虽然和来自全国的诗词高手同台过招,陈更参加《中国诗词大会》却从没有想过输赢,“能够在学术研究之余参加喜爱的诗词类节目,能够体验与现场的诸多诗词大家交流,就足以让我享受全程。” 这句话大卫十分佩服,跟前面大卫写到邓雅文一样,他们对于诗词的喜欢不是奔着获得冠军去的,而是真的发自内心的喜欢,看似不起眼的举动,却是幼小时期家庭良好氛围熏陶的结果。成年人追求一件事都是为了结果才去做,比如为了钱,为了完成任务,为了结婚去找对象等等!然而却没有热爱一说,真正的发自内心,发自肺腑的热爱是从小培养的,过了6岁,孩子基本已经丧失了这方面的能力了。 我们逐一解读上面的话: 受父母影响,从小学三年级起,陈更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并坚持到现在。 学霸孩子的背后是有一位懂教育的父母,也是一位能够以身作则的妈妈。我想肯定是妈妈记日记,进而孩子模仿,逐步成为习惯的;反观我们普通妈妈怎么做的,大部分都是叨叨孩子,自己却翘起二郎腿,要么玩手机,要么看电视,孩子怎么能成才,不成材了说孩子天生不行,成材了说是自己教育有方,孩子的成才与否在于你是否真正的精心培养,否则就为一个庸才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为了让陈更有更多的素材,每年假期,梁秋侠会带陈更去外地旅游,写游记。陈更上小学时,喜欢看书,作文写得好,每次都会被当范文在班级朗读。 看看学霸妈妈是怎么做的?假期带孩子去旅游,写游记,为什么孩子喜欢看书,作文被当作范文,就是因为孩子见得多,真正的知识来源于社会,并不是在补习班,什么作文班,我们都知道女人有第六感,这种强烈的感觉强过什么分析,技巧等等。而这种感觉就来自于自然界,而不是来自于培训本身。为什么有的孩子看着很灵秀,就是因为吸收了大自然的感觉,真正的知识绝不是闭门读书,而是在实践中。我们古人都说过: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反观我们大多数普通父母呢?孩子还没放假,各种补习班已经报好了,容不得孩子一丝休息,一放假立刻送到补习班,看似给自己省心了,实际你一时的偷懒,换来孩子一辈子的底层循环。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行万里路,不如高人指路; 想让孩子成才,我们学习高手父母是如何做的? 真心希望孩子还小的父母负起责任,为孩子,也为自己,早日投入孩子的教育,让孩子早日受益,为孩子的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有一个优秀的家庭,优秀的家庭分为,家庭决定人的一生,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一个好的导师,不断的反复训练,一个自我成长的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大卫说:得不到精心培养的孩子只能成为庸才,天才的孩子背后有一对精心培养孩子的父母。 大卫育儿坊,为你的孩子能力提升插上翅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