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是目前世界上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位原因,在我国,脑血管病已跃升为国民死亡的首位原因。卒中也是单病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尽管近年脑血管病的诊疗技术已有很大进展,并较大程度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但是由于绝大部分卒中患者的病理生理过程无法逆转,因此,减少卒中疾病负担的最佳途径还是预防,特别应强调一级预防,即针对卒中的危险因素积极地进行早期干预预防,减少卒中的发生。 1.降糖降压 糖尿病、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并且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脑卒中发病率与死亡率的上升与高血糖、高血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糖尿病患者应改进生活方式,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2~3个月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者,应选用合适的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治疗。长期控制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最有益,应注意降压切忌过快,因为血压的急剧降低可诱发心脑血管病。普通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降至<140/90mmHg;伴有糖尿病或肾病患者最好降至<130/80mmHg。 2.调节血脂 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应每年进行血脂检查;映血他性脑血管病等高危人群,有条件者建议定期(6个月)检测血脂。血脂异常患者首先应改变生活方式或采用药物治疗。糖尿病伴心血管病患者为脑血管病极高危状态,此类患者不论基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如何,均提倡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至2.07 mmol/L以下,或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开始时下降30%-40%。
3.监控心脏 40岁以上的成年人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心房颤动。心房动容易在心房壁上产生附壁血栓,血栓一旦脱落下来随血流到了细小的脑动脉处,就会堵塞血管造成缺血性脑卒中。确诊为心房颜动的患者,应积极找专科医师治疗,适宜的抗血小板以及抗凝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有一定意义。
4.戒烟戒酒 吸烟或者被动吸烟可以增加血液黏度和凝结功能,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目前认为安全的酒精饮用量为男性每日不应超过20-30g,女性不应超过15-20g。
5.运动减肥 肥胖易导致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和超重者可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体力活动等措施减轻体重。应采用适合自己的体力活动来降低卒中的危险性。 6.合理饮食 毎日饮食种类应多样化,使能量和营养的摄入趋于合理;采用包括水果、蔬菜和低脂奶制品以及总脂肪和饱和脂肪含量较低的均衡食谱。建议降低钠摄入量和增加钾摄入量,有益于降低血压。推荐的食盐摄入量为每日≤6g。
全方位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卒中风险。怀疑中风时,应尽快将患者送至附近有条件能24小时进行急诊CT检査的医院,接受正规治疗(有溶栓指征者迅速开展静脉溶栓;无指征者,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活血化瘀等治疗),稳定病情,减少并发症。积极开展康复治疗恢复患者神经功能,正规长期药物治疗(阿司匹林他河类)预防脑率中复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