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央卫视推出多档节目,它们不仅为这个中国年增添了几分更浓厚的文化色彩,也用内容的创新为2019年的电视荧屏开了个好头。 2019年春节期间,央卫视推出多档综艺节目,从演播室里的诗词歌赋,再到边疆的精准扶贫,《中国诗词大会4》《经典咏流传2》《喝彩中华2》等综N代文化类节目表现抢眼,不论是节目本身的内容创新,还是多维传播上的影响力,它们都成为春节期间的一道道“文化大餐”。
聚焦传统文化与家国情怀 诗言志,歌永言,古人和诗以歌,造就了一首又一首传唱至今的经典。经过一年的打磨,《经典咏流传2》在小年夜开播。在前一季基础之上更进一步,《经典咏流传2》旨在“再造当下的流行和未来的经典”,将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上升到全民参与的高度。在这一季节目中,平均年龄74岁的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用中文、英文、法文、德文、俄文五种语言精彩演唱《登鹳雀楼》,咏出中国胸怀和中国精神,讲述为中国发展“更上一层楼”奉献一生的故事。“华尔街投资大师”罗杰斯的两个女儿快乐与小蜜蜂站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唱响中国蒙学经典《声律启蒙》,金发碧眼的脸庞与字正腔圆的发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姐妹俩不仅唱出中国诗词之美,还能够用汉语思维游刃有余地解答经典难题。 东方卫视推出的《喝彩中华2》,每期邀请4-5位嘉宾登台讲述他们与戏曲结缘的故事,讲述之后,由专业戏曲人在舞台上表演与讲述内容相关的戏曲作品。歌手平安与其师父合作,将川剧变脸编入歌唱表演中,用旋律传递川剧韵味;传统戏曲和现代舞爵士舞,电音和泉州木偶戏也找寻到了融合的可能。
《中国诗词大会4》升级创新之外,着重通过选手间的交流互动,突出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各界,特别是对青少年群体的作用和影响。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远古吟唱,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迈气派,再到“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革命情怀,这一季节目把中国人的诗和远方记录了下来。 能够看到,这些节目围绕一定的文化内核展开,以文学、艺术、历史、科学等文化形式为背景,以传承传统文化、增强艺术修养、解析历史事实、普及科学知识等为内容,有内涵、有品位,在春节“合家欢”时,让传统文化和家国情怀都实现了增量传播。
讲好“人”的故事 25年前,时任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县委副书记的杰桑·索南达杰为保护藏羚羊,在与持枪盗猎者的搏斗中牺牲。在东方卫视打造的文化纪实寻访类节目《闪亮的名字》第一期里,陈辰邀请索南达杰战友靳炎祖一起回到了格尔木,去探寻这位“环保卫士”的往事。随着故事展开,索南达杰的形象从众人记忆中鲜活起来。“纪实走访”的方式不仅能在访谈交流中捕捉到鲜为人知的关键信息,也可以大量细节的融入勾勒出丰满的人物形象,从而丰富主题涵义。
找到“普通人”与“英雄”这个切入点,不少节目通过描摹他们为如今的中国做出的贡献,破题宏大主题,让“人”的故事充满共鸣。
例如,《中国诗词大会4》的参赛选手除了学生还涵盖了教师、工人、飞行员、空乘员、工程师、保安、出租车司机、个体户、公务员等33个行业。其中,年仅26岁的李冲国是地道的奉节人,目前在白帝城景区当保安,这次走上节目舞台,成为百行团的一员。
《挑战不可能之加油中国》中,有5岁少年王恒屹挑战在300首唐诗中由评委任选10首,根据2—4个提示字,快速说出完整联诗的任务;有70岁高龄、43年逐梦的“无腿老人”夏伯渝和大家分享了第五次挑战珠峰终获成功背后的故事。
不论与川剧“相遇”的平安,还是与京剧有着不浅的缘分的鞠萍,在《喝彩中华2》中,他们在自己更为大众熟知的身份后面,都是戏曲表演者或者学习者。以戏曲故事为纽带,《喝彩中华2》搭建起一个文化场域,勾连起戏曲领域之外的“普通人”的情感,展示他们“鲜为人知”的才艺。 巫漪丽今年已经88岁,是中国第一代钢琴家,也是《梁祝》首位钢琴伴奏缩谱的编写者与表演者。当她在《经典咏流传2》中说出“我的辉煌还在明天”时,不少观众为之动容。
不论是关注普通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还是注重普通人的情感表达,这些节目都是为了将厚重的、系统的精神世界做成有利于传播,方便大众理解和记忆的文化内容。
主旋律的创新表达 春节期间,虽然各类节目层不出穷,但要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创新必不可少。
《闪亮的名字》通过“纪实走访+影视化演绎”做出有益的探索和实践。节目中,明星演绎的部分需要把实地走访中受访者的只言片语变成丰满的画面,主持人的实地走访和明星演绎形成了一种相辅相成的互相作用力。
《中国诗词大会4》在这一季进行了诗词知识和理解题升级,加强与“日常生活”及“传统文化”的关联。为突出古典诗词与当下生活的关联性,节目首次增加传统诗词在现实生活场景中的应用题,生动展现经典诗词活在当下的魅力。
此外,《喝彩中华2》中全新的“人物故事+喝彩大秀”的模式也让似乎找到了让更多普通观众进入到戏曲世界的方法。
但仅仅内容的创新还不够,它们还在工业制作层面不断升级,通过改造节目模式,着力开掘中华文化深厚资源的同时,为新时代的电视作品注入厚重绵长的文化属性。
作者:乐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