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中,长期存在一个教育为谁服务的问题

 焦耳9 2019-02-13

近40年来民族研究领域基本为“吃民族饭”的学者把持,突出族际差异和制造民族隔阂是这些学者“吃饭”的必由之路,要扭转这一近40年的学术惯性难度很大。幸好近年“边疆学”这一新学科崛起了,以巩固国家统一和边疆为主旨,学术造诣远高于那些吃民族饭的。




中国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中,长期存在一个教育为谁服务的问题。过去网友王陶陶先生在一些文章中就提出了这样一个大问题:我们在边疆民族地区推行的各种教育,是为国家民族的统一服务,还是为民族分离势力服务?这个问题也是近几年来体制内学者在反复思考的一个问题。这些年来,边疆民族地区在教材中、在教学内容中、在教学思想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相信广大网友都略有所知。

近代以来亚非拉民族的觉醒和独立运动,确实是和现代化的这种教育有密切关系的。现代化教育的普及,更有利于各民族意识的觉醒,进而引发出一系列的民族独立或分离运动的思潮。中国满清末年的辛亥革命,二战以后亚非拉殖民地的独立运动,均与此有关。推动这些革命运动和独立运动的骨干分子,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都是当时受过现代化教育的各民族中的精英。我们再来观察当今世界,各个地区民族分离主义思潮的领导者和骨干分子,都是这个民族中受过现代化教育的精英,而并不是那些缺乏受教育机会的下层民众。这个现象,只要是长期关注和从事民族问题研究的朋友,想必都是很清楚的。

至于宗教极端和民族分离主义之间的关系,高层早有深刻认识,那就是“宗教极端在下层,民族分离在上层”,也就是宗教极端和暴恐势力只是被民族分离主义所利用的打手。民族分离主义的问题,首先是一个意识形态的问题和政治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也要从意识形态领域和政治领域来入手。那么培养少数民族知识分子的现代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就尤为重要和突出了。

中国有几千年的治理边疆民族地区的丰富经验,有五千年连续不断的文明,是全世界唯一把大一统维持了两千多年的国家。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治理边疆民族地区这个问题上,不是我们需要向西方学习,而是西方更应该向中国的传统政治智慧学习,向中国古人学习。我们不必事事都迷信西方舶来的政治理论。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问题上,中国历史上所推行的那一套传统文化教育也是行之有效的。它促进了边疆民族对中央王朝的认同和对中国主流文化的认同。文化认同的问题解决了,其它的问题就好办了。中国古人称此为“启以夏政,疆以戎索”,此亦为历代经边之道。目前在治理中国边疆民族地区的思路中,西北地区已经在着手解决这个文化认同的问题,其它地区还没有能够跟上。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旧的社会秩序如果被彻底推倒,而新的社会秩序又建立不起来,是会造成天下大乱和民族分裂的,辛亥革命以来的悲剧正是如此。所以强调要“通三统”,不要轻易否定古人行之有效的政治经验。除了物质文明的飞跃,我们的智慧其实并不比古人高明得了多少。特别是面对两千多年积累下来的丰富的大一统的政治经验,我们往往是幼稚可笑的。

清末蒙古族理学名臣倭仁所说:“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国家社会的安定团结,主要还在人心,只有收拾了人心,万事才有可为。在使用雷霆手段打击三股势力之时,在意识形态领域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上,也要有长远谋划,久久为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