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椰树是一个很严谨的食品企业。 这三款分别标识着28年、29年、30年的椰树分别是2016年、2017年、2018年的包装。与时俱进,到了新一年,赶紧增加一年,这个细节考虑得相当周全。 这土掉渣的宣传语更是反映出了椰树无比坚韧执着的精神,而造成椰树这股泥石流风设计之风的正是集团董事长王光兴本人。 其实最早的时候椰树椰汁是有美工团队的,在很多八零九零后的印象中,椰树椰汁并不是一开始就长这个样子👇。大约1989-2004年间的椰树包装都是由专业美工们承包负责。 但由于一些小摩擦,设计师团队被撤下职务,椰树椰汁的设计也自此由王光兴董事长亲自操刀了。 王光兴亲妈般的将椰树椰汁的全部优点集中于包装上。 为了足够醒目,他还采用了「撞色」,在黑色罐身加入明亮色块。只是几个小改动,就将沉稳高贵的椰树椰汁变身成高贵不贵的行走广告牌。 字要大! 颜色要亮! 王光兴仅仅用Word就成就了风靡十几年的包装风格。 2019年伊始,椰树集团更是学会了在word里插入图片的惊天技能,推出了全新包装,并加入焕然一新的高亮版广告语“我从小喝到大”,也是一鸣惊人了: 除了土气冲天的包装,椰树的广告更是污力滔天(未满十八岁,建议有父母陪同观看): 在一片争议声中,代言人徐冬冬也是发微博表达自己的态度,称自己确实是从小的时候开始喝椰汁的,也确实现在还在喝……你们想别的,是你们的问题。 不论是走红于网络的个性包装,还是发展为国宴饮料的品质产品,这里都离不开一个人,这个人便是椰树的当家人王光兴。从曾经的濒临破产到如今年产40亿,椰树当家人王光兴如何力挽狂澜?
海南椰树集团的前身是国企海南罐头厂,1986年企业濒临破产,现金储备只剩下2万元。在这之前连续6年亏损,5年之内走马灯似的更换了4任厂长,导致没人敢接这个烂摊子。于是王光兴被委派出任罐头厂厂长,因为他先后将海口饮料厂、海口电子工业这两家企业,从濒临倒闭的小厂经营成纳税大户。 新官上任三把火,王光兴一上任就大刀阔斧改革,这为日后椰汁的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首先是调整组织架构,将9个车间变为9个分厂,“自负盈亏,各找活路”。为了节约成本,光兴还规定“工厂停产停工期间只发一半工资”,将工人的“狼性”激发出来。然后打破“大锅饭”机制,建立了按件计薪制度,鼓励多劳多得。但是这一系列举措惹怒众人,王光兴常常被堵门恐吓、写信告状,家人都劝他别干了。于是他召开大会,把“搞活企业”、“ 坐等破产”两条路摆在大家面前,平息了员工不满。销售部一年有300天跑市场,车间主任也下车间干活,第一年就减少了300万亏损。 不过王光兴意识到,“要想盈利,靠现有的产品是不行的,必须要在产品上进行创新”。在行业专家的启发之下,他决定利用本地盛产椰果的资源优势,打破传统食品加工的局限,将椰果榨成椰汁。但是椰汁保鲜成了最大难题,不管是生产、运输还是仓储,每个环节都容易让椰汁变质,尤其是椰汁提取时混入的油脂加速了变质,而国内外都没有油脂分离技术。王光兴就以纯利润的5%作为奖励,召集了一批最高学历只有中专的员工,历时8个月383次试验之后,终于攻克油脂分离的技术难关。1988年椰树牌椰汁得以面市,王光兴亲定标准,“必须用新鲜椰肉榨汁,不加椰子原浆,不加香精,不加防腐剂”,一切以品质说话,因此在本地获得了良好口碑。 随着规模扩大,王光兴举债2000万,引进了两条德国先进生产线解决了产能问题。为了提高淡季销量,王光兴又采取了让利分销的策略。到了1994年直接跻身全国饮料企业第一,订单排到了3年之后。 此后二十年椰树椰汁稳扎稳打,度过了1997年金融危机,又在2004年饮料产品爆棚的竞争中胜出,业绩连年增长达到了巅峰。官方数据显示, 2014年椰树集团全年营收达到45亿元。2015年和2016年虽有所下滑,但依旧在40亿元营收之上。 椰树集团还是最早建立职工认股机制的企业。当时员工一般可以购买5万股,但是要遵守规定:员工手里的股份不可在员工内部转让,不可卖给非椰树员工,可以卖回给椰树。上世纪90年代中期,集团就会在年终的时候给持有集团股份的员工发几千块的分红,到了2016年的分红是每股6分钱。 CareerIn想借椰树的故事,祝大家开工大吉: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也能成就传奇。 |
|
来自: qhxsina > 《管理 财税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