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要发展大健康产业?再不发展,就被别人抢走了

 我是我你是你 2019-02-13

2018年2月,国家统计局局长、党组书记宁吉喆在《求是》杂志发表的署名文章《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提出,“健全新兴服务业统计体系,加强对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六大幸福产业的统计监测。” 这句话透露出两点,一是,目前健康产业的统计体系还不健全;二是,在幸福产业中,健康产业还不算老大。

事实上,健康易得也易失。这里无需赘述健康的重要性。但重要的是,我们为什么要发展大健康产业?

为什么要发展大健康产业?再不发展,就被别人抢走了

“再不发展,就被别人抢走了”

《经济》记者经过请教专家、梳理发现,健康产业脱胎于健康服务业。2013年10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健康服务业发展若干意见》之后便衍生出健康产业的概念。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发布,其中提到“加快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基地建设”。“大健康”一词,又逐渐衍化出大健康产业。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健康产业研究院院长鲍勇这样对《经济》记者解释。

智研咨询发布的报告指出

我国大健康产业由医疗性健康服务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部分构成,已形成了四大基本产业群体:

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

以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

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

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

“大健康产业是一个巨大的蛋糕,今后的前景非常广阔。”据鲍勇预测,到2020年,大健康产业规模将达10万亿~12万亿元,到2030年,将达到15万亿~18万亿元。

不过,我国健康产业与国外还存在差距。美国的健康产业占GDP的比重为17.5%,我国健康产业占GDP的比重为5.2%。我国的健康产业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存在差距。《规划纲要》分别对2030年和2050年制定了两大目标,目的就是减少大健康产业与国外的差距。不难看出,如果我国不发展自己的健康产业,再大的市场也会被外国人抢走。

“我们仍处于治疗阶段,而不是健康阶段。”鲍勇指出,从健康产业的供求关系来看,中国人的健康需求分成三类。

一是,基本人群的疾病需求。主要体现为患病人群比例越来越高,疾病种类越来越多。

二是,中等收入人群的功能需求(如何治疗亚健康)。

三是高收入人群的健康需求。然而,无论是延长疾病人群的寿命,对亚健康人群进行功能干预,还是延长健康人群的健康时间,我们都缺乏分类、详细、深入的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