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焦虑的父母

 吕静贤 2019-02-13

文|吕静贤

一、许多父母都把教育的重心放在了孩子的成绩上,却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一个心理咨询师讲过这样一个真实案例:

一个高一学生,感到自己在父母长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过分紧张、在乎的压力下,心理开始变得有点极端。他意识到自己心理的不妥,于是主动找心理咨询师,期望能通过咨询师的帮助来改变自己的不良心理的倾向。

但是令咨询师没有想到的结果是,几年后,这名学生已经不再对自己的极端心理有所抵抗,反而心理变得越来越极端,甚至这极端心理已经成为了他心理认知的一部分,此时根治起来已非常地艰难。

为什么会这样?对此,咨询师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起因,就是因为父母。因为父母总是把他的学习成绩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在他们的眼里,孩子的学习成绩就是一切。

于是,当父母给孩子的压力过大时,孩子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异常心理,但这时孩子自己还有所察觉,他主动去找心理咨询师时帮忙介入,期望能改变自己的异常心理。

但是随着父母给孩子的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强的时候,这时孩子的心理就本能地朝着更加异常的方向发展,以示对父母的反抗。

到最后,在长期、持续的双方对峙下,异常心理已经成为了孩子身上的一部分,而此时孩子已经在心底认可了这种心理,他不再愿意改变,他甚至坚持捍卫自己的这种不良心理从而继续与父母的对抗。

而可悲的是,事情发展到这样的地步,孩子的父母竟然什么也没察觉,直到此时,他们还期望通过咨询师的帮助让孩子意识到读书有多么重要。而忽略了恰恰最关键的:他们的孩子已经心理异常很严重了。

最后的结果会怎样?虽然咨询师没有下结论。但作为旁观者,我们可以想象到的就是,这个原本心理健康孩子可能真的被父母给彻底地毁了。

二、为什么焦虑会成为当前家长的普遍常态?

在我们身边,这样眼睛总是盯着孩子成绩,逼着孩子去努力学习,而忽略孩子其它(包括身心健康)的父母可以说比比皆是。

在很多父母的眼里,如果不盯着孩子成绩,如果不逼着孩子去努力学习,那就是他们的失职。

这些父母的心态和表现,可以说是我们当前父母在孩子教育中的普遍现象。

它们反映了当前我们的大多数父母是一种多么焦虑的状态。

看看现在的孩子,节假日,要不是去补习,要不是去参加兴趣班,就可想而知了。

是啊,我们的孩子未来该何去何从?

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不,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甚至就是五年。五年就可能已经改朝换代。

五年前,微信还只是刚刚出现,知道的人不多,而现在,身边如果还有谁不玩微信的话,那真的是天外来客了!

五年前,诺基亚手机还在全球手机中占据大部分江山,而现在,早已消踪灭迹、灰飞烟灭。

还有柯达,曾经每天的电视上都有它的广告身影,而现在呢?

市场经济时代,全球化,向我们每个人呈现的就是这么一幅迅速更迭,甚至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快速变化的情景。

如何跟上时代的脚步?

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在未来能不被轻易地淘汰?

甚至能有一个旱涝保收的铁饭碗(这也是这几十年来,我们很多做家长的可以说根深蒂固的想法)?

就成了许多家长在教育路上的方向和主要目标。

那么怎么办呢?

考好试啊!试考好了,就能进好学校,好学校出来了,就能进好单位,然后就什么都不用忧了,教育的目的和目标达到了。这是一般大多数家长的想法。

再不行,就学一技之长,这样最保险了,拥有一技之长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也是大多数家长的想法。

于是就出现了现在补习班、兴趣班爆满的场景。在我们当前社会,孩子最宝贵的青少年时光基本上被这两样所占据。

三、如何破解我们家长当前普遍存在的焦虑?

家长的焦虑,带来的是无视孩子的身心发展,只一门心思放在孩子的成绩上;带来的是把一个人最宝贵的学习、成长时光放在了大量的做试卷、重复的学技能上。

这样的教育,不但止会催毁孩子的身心,而且还会造成大量至多只会考试、而无思想、无创造力、无相关素质的考试机器。

这就是最可悲,也最得不偿失的地方。

其实,我能理解家长的焦虑,打个形象的比喻就是“拣到锅里就是菜”,先不管对不对,先让孩子学了再说,因为大家都这样,我不这样,岂不就输在起跑线了?而且就像前面说的,现在是个变迁更迭飞快、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时代,由于对未来没有把握,充满迷茫和不确定感,使得大部分家长不顾一切地要求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做家长的特别焦虑也就可以理解了。

那么我们做家长的如何面对自己的这份迷茫和焦虑呢?

我想先来说一个故事:

一个朋友曾到一个非常富裕的家庭,给一个念高中的男生做家庭教师。

这个家庭不仅富裕,还非常有影响力,所以这个家庭的每一个人,眼睛都是长在头顶的。但是那天,家里来了一个客人,一名只有20岁的大学生,家里的每一个人都突然变得卑微,如临大敌。

孩子的父亲,原本应该不在家,在公司的,回来了......

孩子的母亲则一早催促家里的阿姨准备水果和拖鞋,平常,这些事情,孩子的母亲是不会亲自过问的.......

朋友十分好奇,想一会儿来的,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样大的能量,是不是三头六臂?

终于等到了。

全是失望。以朋友的目光看,外表就是一个普通的年轻人。不普通的,是他刚刚考入东京大学,而且是最难考的医学部。

那一天,这个家里的每个人为了请他多为孩子传授一些经验,都竭尽所能。

大学生走完,孩子的妈妈也是累了吧,向朋友感慨,“你知道这个大学生这么有出息,他爸爸妈妈是做什么的吗?”

“他爸爸妈妈,是在市场补鞋的。”

朋友后来了解到,这个大学生东京大学毕业,去了哈佛念哈佛医学院,留在了美国。他的父母亲也不再在市场补鞋,住在儿子念东大得到奖学金,为他们买的非常宽敞的房子里。也知道了每次大学生回国的时候,都会有很多人,其中不少是城里的达官贵人请大学生到他们家里做客,给他们的孩子介绍学习经验什么的。

对此,大学生的父亲说,有什么学习经验可以介绍呢?

不过是大学生小时候,看到父母为人补鞋,难免被人瞧不起。有一个夜晚,漫天星光下,收完小摊后,补鞋的父母想起白天,客人包着鞋的报纸上,有一段话,是一个叫龙什么台的人说的,觉得很好,想学给孩子听,那段话很长,学不出来,父亲嗫喏了很久,千言万语憋成了一句话:儿子,你要逼自己优秀,然后骄傲地生活。

那一段话,是作家龙应台说的。龙应台说: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对于这个故事,我也深受触动,我想说:

对于孩子教育,也许我们做父母的无能为力,帮不上任何忙;

也许我们眼界有限,不能给孩子任何好的建议。

但至少我们可以告诉孩子:

孩子,你要努力!

只有努力,你才可以在这个社会上立足;

也只有努力,你才可以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

——其实,这就是引导。

而引导过来就是放手。

你要相信孩子的自我觉知力,你要明白孩子也渴望拥有在众人里脱颖而出的荣誉感,而且孩子也想要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和肯定,孩子也想在这个世界上可以体现并实现自己的价值,做自己想做的人,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其实,这些都是每个人内心深处做一件事最基本的驱动力和目的。

那么我们家长为什么不帮孩子释放这些充满积极意义的正能量呢?

所以在引导孩子主动去成长的基础上,学会放手,就是家长在孩子成长教育中最应做的,也是最重要的。因为每一个人的成长和感悟,除了自己的亲身体验,是没有人可以代替得了。

家长不要越俎代庖。

而且,家长自身也要保持一颗开放、学习的心。

开放、学习的反面就是固执、唯我独尊。

这样的家长可以说在我们的身边比比皆是:他们不但止与孩子缺乏沟通和难以交流,而且又因自己某些固执而错误的认知,导致最大可能性地伤害孩子的身心,甚至影响孩子的人生(就如开头的案例)。

其实,学无止境。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是身处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最基本的姿势,尤其在现在这样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做父母的更应以身作则,以开放的心胸去学习和成长。只有保持开放、学习和成长的心,我们做父母的,才能理性、平等地面对自己的孩子,倾听孩子的声音,也才有可能成为孩子身边最好的榜样。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在学习、发现、探索新事物方面,我们有一定年龄和阅历的成人,是远远比不上充满求知欲、探索欲,而又心思敏捷和单纯的孩子的。他们看问题的宽度,甚至高度,还有学习新知识的速度,都有可能比我们已经形成一套固化观念的成人强。

因此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成人在了解外部世界方面应多多向孩子取经、学习、沟通和交流。

同时也应相信和尊重孩子的选择。

我们谁不是过来人?当我们年少时,不说其它,至少我们选择的机会要比父母当年的选择要多很多。可以这样说,我们和父母所面对的时代和环境都是不同的。因此老一辈的总是拿过去的眼光去决定,甚至阻止新一代的选择,尤其在现代越来越开放的社会,真的是没有必要,甚至得不偿失。不要抱残守旧。

其实,我们身为父母,在这竞争越来越激烈且变幻莫测的世界里,保持一颗开放、不断学习和从容、淡定的心,本身就是对孩子最大的教育和影响,就是孩子身边最近的榜样,于潜移默化中和风细雨般滋润着孩子的身心,让他自然而然地成长,帮助自己走好该走的路。这就是我们做父母的在孩子成长路上,所能给予孩子的最大教育和帮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