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慢性胆囊炎,试试利胆排石消炎汤

 清风古柏 2019-02-13

慢性胆囊炎是由急性或亚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或长期存在的胆囊结石所致胆囊功能异常,约25%的患者存在细菌感染,其发病基础是胆囊管或胆总管梗阻。

根据胆囊内是否存在结石,分为结石性胆囊炎非结石性胆囊炎。很多慢性胆囊炎患者不太愿意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寻求中医药治疗,中医药对慢性胆囊炎确实有较好效果。

中医理论认为,慢性胆囊炎属于“胁痛”范畴,肝胆互为表里,肝主疏泄,与脾胃共居中焦。

若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或情志不畅、寒温不适、虫积内扰等,引起脾胃受损,运化失常,或肝胆疏泄而致湿热熏蒸,导致胆汁凝结,煎熬日久,蕴结不解,沉积凝结为块,引起不通则痛,随之会出现食欲不振、呃逆、腹胀、呕吐、黄疸、消瘦、胁痛等一系列症状。

根据最近二十多年的临床统计,由于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肥厚油腻食物增加,水源污染等原因,慢性胆囊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曾用自拟的利胆排石消炎汤治疗慢性胆囊炎取得了较好疗效。

组方:

  • 柴胡、郁金、川楝、黄芩、茵陈蒿各10克;
  • 枳壳、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车前、蒲公英、白芍各15克;
  • 茯苓30克,大黄10克(后下),甘草6克。

柴胡

黄岑

茯苓

方解:

  • 方中柴胡入肝经,生发阳气,疏肝开郁。
  • 郁金入血分行气解郁,凉血消淤。
  • 白芍敛阴得阳,调达肝气,缓急止痛,且有使柴胡升散而无耗伤阴血之作用。
  • 茵陈蒿清热利湿;黄芩、川楝子清泄肝胆之热。
  • 枳壳、大黄泻热通便,散积止痛,配伍柴胡,一升一降,疏理气机功能更强。
  • 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合力利胆排石,利湿退黄。
  • 茯苓益气健脾,利水渗湿;车前草利水,通淋,消炎。
  •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消炎利胆;甘草调和诸药。

以上诸药合用,共奏益肝利胆、行气解郁、消炎排石之功。

加减:临床中,还可根据症状不同或轻重进行加减。

  • 疼痛厉害、气滞不畅者,可加延胡、青皮、木香。
  • 湿热重黄胆水肿者,可加瞿麦、滑石、木通。
  • 炎症重者,可加银花、紫草,也可以适当配合使用西药消炎,效果更佳。

通过实践证明,利胆排石消炎汤在临床上治疗慢性胆囊炎有一定效果,能给患者减少不必要的痛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