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藏象与后天八卦的研究

 昵称35476473 2019-02-13

           
贵州省黔东南州州中医院副主任中医师 莫怀山
中医几千年来,从内经到今天各位医家的著作;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鱼目混珠,真假难辨;各种注解,论著更是汗牛充栋,数不胜数;面对浩瀚的中医学论著,新学者往往茫然不知所措。笔者尝试着从大道至简的精神探讨易经与中医基础的关系。冒天下之大不讳;也谈谈多年学习的体会。
一).首先要谈的是后天八卦与中医运气学说的关联
请看文王后天八卦图。我的理解“中五”其实就是地球。围绕在“中五”(阴阳池)的八卦乃八个方位。先贤站在地球上。看到“帝出乎震”。“帝”者,“乾”也。太阳也。“太阳”,大阳也。至刚至健。从东方升起(但是没有凸出地平线,可能已经看见光,没有看见太阳?因为震卦一阳爻仍然在二阴爻之下。稍后,在东南方看见大半个太阳了,因此为巽卦二阳爻在上,一阴爻在下。故曰齐乎巽。正午时太阳运行到正南方丽日当空,故“相见乎离”,然后过西南(“致役乎坤” 役,服役、役使,劳役。在此乃不稍停之意。入正西,兑为金,两金相逢,同气而阴阳相吸引。故“说”,乃悦之意。)没落在西北(我中国领土从东西半球看为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属北半球。太阳直射北半球。夏至后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战乎乾”。战者,相遇而同性相斥。乾乃方位。“劳乎坎”。坎为黒色。天黑了。虽然看不见。但太阳还在“劳”。 “劳”运行也。“ 成言乎艮”阳气孕育,勃发生机(太阳任然在运行)。成者,即是万物的终点,也是起点,从极阴处一阳蒙生。为下一个周期准备。可以理解为一天在地球上观察到的太阳运行轨迹。
《素问·剌禁论》篇,原文说:“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有过不少医家批评过这段描述。认为把中医解剖学弄错了。其实不然。请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上者右行,下者左行”(《素问·五运行大论》)。所谓“上者右行”,言天气右旋,自东而西以降于地,所谓“下者左行”,言地气左转,自西而东以升于天。
传统中医学来源于易理。故有天人相应之说。文王后天八卦图也是人的阴阳二气运行的一个轨迹图。“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正是来源于这里后天八卦图。主要描述的是人的阴阳二气运行轨迹。而并非解剖图。
王冰曰:“藏,藏也,言腹中之所藏者。”张景岳曰:“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藏”指藏于体内内脏,“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
《素问.病能论》曰:“肺者,藏之盖也。”《难经.四十二难》曰:“肺重三斤三两,六叶两耳。”《素问.刺禁论》对心脏描述曰:“隔肓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傍,中有小心。”《难经.四十二难》指出,“心重十二两,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难经.四十二难》曰:“肝重四斤四两,左三叶,右四叶。”脾脏,《素问.太阴阳明论》曰:“脾与胃以膜相连耳。”《难经.四十二难》曰:“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肾脏,《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腰者,肾之府。”《难经.四十二难》曰:“肾有两枚,重一斤一两。”这些才是中医对器官的解剖认识。
二).讨论五脏与后天卦象之间的关系。
一.肺脏与兑卦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气通于肺”。医贯描述“喉下为肺…….虚如蜂窠,下无透窍,故吸之则满,呼之则虚。一呼一吸,本之有源,无有穷也。乃清浊之交运……”又肺开窍于鼻,肺覆诸藏,为华盖,其色白莹,外主皮毛,西方白色,主宣发肃降。在后天八卦中,兑为西方,主庚酉辛。其色白。其卦象为一阴爻在上,二阳爻在下。即兑上缺。以兑卦为象应呼吸系统。上爻应口鼻之开口。下两阳爻为肺叶肺体。中间充斥宗气。呼吸之间,均以上为出如口。若以人之躯体为一整体,外为毛发汗孔。极象一直立的兑卦。肺与大肠相表里,实乃兑卦之反卦(逆向180°),上面连续,下面中空。巽卦之象。失气肠鸣,下为出口。有风之象。
二.心脏与离卦
心形尖圆,中有空窍,形似倒垂未开之莲花。《难经.四十二难》说:“心……中有七孔三毛,盛三十三合。”“心合脉,诸血者皆属于心”。“故心为火脏,烛照万物”。“神有名而无物,即心之火气也。然此气非虚息无着,切而指之,乃心中一点血液,湛然郎润。以含此气。故其气时有精光发见,即为神明…….心主明则十二宫安,所以不殆……心不明则神无所主,而藏腑相使之道闭塞不通。故自君主而下,无不失职…….”
离卦,在后天八卦中,主丙午丁三方,应夏。司南方之事。乃两阳爻包一阴爻。故曰离中空。心形亦如火相,外尖而中空。亦合离象。心合脉,诸血者皆属于心。血之色赤,外应为离。现代医学发现红细胞为外圆内陷之红色饼形细胞。亦为离象。心与脉合为整体,整个循环为闭合的中空链状网,脉管中空。亦为离象。又舌为心苗,实乃离卦之反卦,坎象。坎中满。一阳居中为舌,两阴爻一上一下,中空之象。乃舌在口中之意。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亦中空之物。离象。
三.肝与震卦
肝脏位于腹腔,隔膜之下,右协肋内。《十四经发挥》说:肝之为肝,左三叶右四叶……其治在左。其脏在右肋左肾之前。并贯脊之第九椎。医贯说:肝经中胆附焉。肝主藏血,主疏泻。其五行属木,位东方,主升发。震属木。其象二阴爻在上,一阳爻在下。故有震仰盂之说。震卦,其数为3、4、8。3、4之数为左右肝叶之数。8为左右肝叶之数再加胆数1之和。一阳爻在下,二阴爻在上乃代表上为肝下为胆。天气上升,地气下降。自然之道也。故肝为体阴而用阳。木气生发,不可抑郁。抑郁则化火发雷霆之怒。肝之性也。肝,开窍于目。眼眶盛珠。一阳爻为目眶,阴爻代表眼睛。亦是震卦。故肝与眼,衰荣相关,病理相联。
四.脾脏与坤卦
【类经.三卷\藏象类 】.四、五脏之应各有收受 曰“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土王四季位居中央,脾为属土之脏,其气相通。黄者土之色,口者脾之窍。土之精气,藏于脾曰意。)故病在舌本。(脾之脉连舌本,散舌下。)其畜牛。(牛属丑而色黄也。 易曰坤为牛。)”故脾为象。
在《素问.玉机真脏论》说:“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在难经.四十二难描述“脾……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而从其生理功能来看,有运化,统血,升清功能。《难经》描述的脾象今天现代医学的脾脏。脾脏位于左上腹是一个富于血供的实质性脏器,质软而脆。 脾长10~12cm,宽6~8cm,厚3~4cm,重110~200g。正常脾脏超声测量值脾厚:3.5cm,长:10mm,宽:6cm。但是素问描述的脾,“孤脏”,是一个脏器。“灌四傍”与四周脏器均有血管相联?笔者认为中医的脾并非限于一脏。为何这样说。素问说“脾…..中央土”土,坤卦之象。后天八卦论坤卦。数5,8,10.。又坤六断。三个纯阴爻。其象中通。现代医学发现脾脏,胰腺,肝脏中间分布大量血管,淋巴管。这不就像坤卦吗。另外,从口腔到肛门之间,肠管迂回曲折,中空有缝隙,主运化,传道,载物,不也是坤卦之象吗?故笔者认为脾更像现代医学的整个消化系统。涵盖的器官并非一个。并非孤脏。这与坤也极其吻合。坤在后天八卦中,地处西南,包括坤申未三方,中间包含有金木水火土。包容了古代五大元素。故称脾为后天之本,运化之中枢。厚德载物。
五.肾脏与坎卦
《医理真传》 曰“ 坎为水,属阴,血也,而真阳寓焉。中一爻,即天也。天一生水,在人身为肾,一点真阳,含于二阴之中,居于至阴之地,乃人立命之根,真种子也。诸书称为真阳。真阳二字,各处讲解字眼不同,恐初学看书,一时领悟不到,以致认症不清,今将各处字眼搜出,以便参究。真阳二字,一名相火,一名命门火,一名龙雷火,一名无根火,一名阴火,一名虚火。发而为病,一名元气不纳,一名元阳外越,一名真火沸腾,一名肾气不纳,一名气不归源,一名孤阳上浮,一名虚火上冲,种种名目,皆指坎中之一阳也。一阳本先天乾金所化,故有龙之名。一阳落于二阴之中,化而为水,立水之极(是阳为阴根也),水性下流,此后天坎卦定位,不易之理也。”《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素问·金匮真言论》以为“阴中之阳”。一般而言,肾为五脏之一,主藏精气而不泻,与六腑相较,其性属阴。五脏之中,肾居膈下,故称之“阴中之阴。”肾在五行中属水,通于冬气。坎卦之意也。
肾位于腰部,脊柱两旁,左右各一。早在《内经》就有了肾高肾下、肾偏倾均可为病的记载,并明确提出“腰者肾之府”。元代滑伯仁谓“附脊之第十四椎”。(《十四经发挥·十四经脉气所发篇》)《医贯·形景图说》进一步作了较为精确的定位,曰:“肾有二,生于脊膂十四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督脉行于脊柱之中。督脉为阳脉之海。肾居脊柱两旁,肾脏通过输尿管与膀胱相通。其象正是坎卦转向90°。中问一阳爻,脊柱 ?督脉?二阴爻,肾脏?又“肾主二阴之开合,全赖中间一团阳气。”中间一团阳气,也正是坎卦中间阳爻。
肾开窍于耳。头面为诸阳之汇。坎卦直立之象。中间直立之阳爻代表面部,两阴爻代表耳朵。肾脏的生理功能也是紧紧围绕卦象之象的。如“藏而不泻。封藏之本也”。一阳爻封藏于重阴之中也。这便是阴阳互根之由来。文王八卦图看出。坎,水也。坎之后是艮卦。艮卦,五行属土。艮止也。土封水之意。“肾主纳气”的理论渊源,最早可追溯到《黄帝内经》。《素问·逆调论》指出:“肾者……主卧与喘。”说明咳、喘等症与肾有关。将补肾法用于呼吸异常的治疗。《类证治裁·喘症》进一步阐发道:“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若出纳升降失常,斯喘作矣。”其实,这就是人体气机升降运动一个阐述。经气从肺入(西方兑金)过乾,入坎也。为顺行。逆则为病。所谓不纳气是也。
“肾不纳气”临床多表现为咳嗽、呼多吸少、气短不续,兼肾虚见症,治疗当以补肾为主。现代研究证实,补肾治喘不仅可改善病人的呼吸功能和体内氧代谢,而且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发病。许得盛等观察到补肾能够维护气道稳定性,从而维护肺的通气功能,减轻哮喘的发作【1】。
肾主纳气的机理近年有人从现代医学角度进行了探讨。高杏斋指出:肺泡氧分压远远高于组织氧分压,气体交换的形式是呈弥散状态,即气体流动是从压力高处向压力低处流动,肾为远离肺的组织器官,肺泡气可经血液循环至肾脏。认为此为“肾主纳气”的依据【2】。谢先龙从酸碱平衡调节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肾脏是调节酸碱平衡的更重要环节,是肺通过调节二氧化碳呼出量调节碳酸浓度,从而“主呼吸之气”的根本【3】。
尽管有这样多的学者及专家从现代医学角度阐述了自己的研究心得。并用于指导临床工作。但是,笔者认为万变不离其宗。中医的发源在哪里。今天的中医是继承还是发扬。还是还原?这才是中医生存的关键。
笔者阐述易经与藏象之关系。在中医浩瀚的学海里简直微不足道。但是,我想这也不失为中医研究的一个方向。希望得到更多专家的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许得盛,沈自尹,等.宁喘冲剂对哮喘防和治双重作用观察.中国医药学报, 1995, 10(5):15:
[2]高杏斋 肾主纳气机析.陕西中医.1990年第08期
[3] 谢先龙 试论中医肾主纳气理论的实质:肺肾酸碱平衡调节学说..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年第3卷第5期,294-295页
作者简介:
莫怀山,男,黎族,1972年7月生人。1996年毕业于贵州省贵阳中医学院中医系。99年参加贵州省"113人才培养计划"学习班。为期一年学习培训。主选中西结合心脑血管病诊断治疗。学习期满后返回镇宁县中医院内儿科工作。作为该院心脑血管病医师还兼心电图最终审核医师。在病房工作近十二年。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热爱中医,一生勤研中医古籍,与同事,年老中医师等多次探讨中医如果突破现代医学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瓶颈。多次参加高级别心脑血管学习培训会。长期研习"金匮要略""伤寒论""内经”"医理真传"等。于2013年通过人才引进进入黔东南州中医医院工作。再一次获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好机遇。对冠心病,高心病,肺心病、扩心病,肥厚性心脏病,高血压,脑梗塞,脑出血,眩晕症,慢性心功能不全等中医治疗取得了独特见解和经验。
2016年获黔东南州政府颁发"黔东南州苗侗医药、中医药突出贡献奖"。2016年获得贵州省卫计委、省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百优医师"十大"杏林高手"称号。2017年获全国首届“最美中医”宣传活动"最美中医"荣誉。与多名国家级名老中医接受同台接受表彰。
作者通信地址:贵州省黔东南州州中医医院(凯里市北京东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