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字得其乐

 江培祥万年 2019-02-13

    我出生在江南西道古饶州属地,家乡有“写大字”和“打拳”的传统,自幼耳闻目染,对书法和武术有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好感,长辈怕我偷懒,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来鼓励我:“字要写,拳要打”。记得在上学时,启蒙老师的字写得非常美,于是,每逢他在黑板上板书,我便在下面学着描。曾记得,一位老先生的毛笔字,写得很好,尤其是他写的利刀(捺划),更是了得。十里八乡的文人雅士,前来求教,没有五石(担)谷子,是不会轻易传人的。后来,每当我看到一些写得好的字,总是心有不舍的会多看上几眼,真是“一派冰清玉洁情,留恋往返不思归!”。但由于天资愚钝,既未能到书法科班深入学习,又未拜专门的大师指导,所以一直未能悟出其中的一些东西,字也总是那么不太入眼。

 
 

    长大后,因爱好的原因,看到写字好的人便想多与之聊几句话,久而久之,身边的朋友也多是写字不错的。俗话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在这样的环境下,自己也置天资愚钝以不顾,竟也开始舞文弄墨起来。一个人经历了多年“风卷流云化缕烟,书香案上几悠闲。万千碧浪随心抹,一片痴情挥毫间”的生活。每当伏案学书,看着带着墨香的字迹,心中竟然也有几分自得。面对老婆孩子,总让他们评说,或是出于对我自尊的保护,他们每次都夸奖道“神形兼备,绝妙无瑕;笔笔内功,自然潇洒。”每当我把写的作品挂到办公室,大部分同事碍于我的面子,鼓励我说:“怎信风骨出酥手,笔笔遒劲刚中柔。”;还有一些同事,既不想打击我,也不想曲意奉承我,则说:“书法七窍通六窍,一窍还需神仙教。”。于是乎,我还有点自鸣得意。

 
 

    直到一天,遇见一位明师,我为什么说是“明师”而非“名师”呢?他需然不是“大伽”,却是深懂书法心性的明白之师。他看了我的作品,只淡淡地说了一句话:“字写好后,要挂起来看看,你就知道了,字怕上墙,人怕上床。你临古人碑帖的路子走得对,要多临帖、尤其要多读帖、广见闻,要明心见性。”听了他的话,我心中有点惶恐。惴惴不安地回家,把写的字一幅幅挂起来,然后,对照字帖,仔细品味,越看心里越不是滋味了:明白了“上墙”的意思,知道了多读帖、广见闻的原因,懂得了明心见性的要义。多年的临帖,略有所悟,且吟一首打油诗作结:挥毫研墨四体松,神清气贯韵律动。究字谋篇神思远,融汇贯通乐无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