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直在看《请停止无效努力》这本书,以及进行了大量的笔记整理内容。 这本书,我看了三遍,笔记记了两遍,整理笔记内容先后整理了5个word版本,1次思维导图,终于梳理了一份我对这本书的结构,以及解读。 本文分为四个目录
——————————————————————————————————————— 一,先说下,我是如何看这本书的,我总共看了三遍,我就说下怎么看的。1,了解纸质书基本信息
2,快速阅读纸质书,这一遍,是整体翻阅这本书,主要注意书中的大致章节内容,以及结构。
3,精读纸质书,认真地从头看到了尾
4,快速阅读电子书,为什么阅读电子书呢,主要是为了记笔记。
二,记录笔记我这些年读书,尤其一本好书,都会使用纸质书与电子书记录笔记。
———————————————————————————————————————(此时,我已经看了三遍这本书、两次笔记了,你给我提示的话,我能大致说出这本书的一些内容,但是让我自己说的话,我表示,我依然说不出来。因为我感觉内容有些散,我并不能有效说出这本书。即使,我已经读了三遍,记录了两次笔记) ——————————————————————————————————————— 三,我将笔记内容,先后整理提炼改变,共迭代了5个版本的内容输出。我先通过导出的印象笔记,再复制到word版本里,以此为底版,开始了整理过程。1,版本1,删除文本非精华内容,依托底版对精华内容进行整理。这一版本,我本来是要整理全部的笔记的,但是在整理时发现,精华内容基本把这一章节提炼了,所以我就想偷个懒,只对精华内容进行整理。 2,版本2,删除精华内容,再次依托底版进行整理。我在整理版本1时,慢慢发现这些精华内容不完整,于是我有开始了重新整理,在次依托底版,删除精华内容,整理主题内容,这次我发现,这才是我要的笔记内容。 3,版本3,在版本2基础上时,重新构建目录主题。我在整理版本2时,发现依照圈圈的七个目录主题,我还是无法进行有效的串联,于是我开始尝试自己去归纳每个主题内容,以及每个主题内容的小标题。归纳后,我将这本书,归纳成11个部分,如下。
4,版本4,在整理了版本3后,发现还是需要优化,所以这一次是基于版本3的优化。1)我先是在大标题,小标题上进行了文字大小整理,然后统一成目录格式。 2)对文中的大标题,小标题再次整理重构优化。 5,版本5,这一次是继续重构,是依托于版本4的,不仅仅是优化。我即使在做到了版本4这一部分,已经用时许久了,但是依然不能很清晰的描绘出具体内容,如果与人讲这本书的话,我需要继续梳理。1)于是我开始了对版本4大标题的书写,写到了A3的大白纸上,发现这11个标题,是可以归类的。于是我开始在白纸上连线归类。 01挖掘天赋 、02学习如何学习、03解决问题、04 结构化思维、05 独立思考、06提升沟通、07圈子、08 职业规划、09 平台、10 贴标签、11情绪
2)我开始将些点串联到一起,而如何串联呢。我是这样思考的。
3)于是我开始继续整理了下整个行文的结构,并继续剔除一些与结构无关的内容,如下。 ——————————————————————————————————————— (到了第5个版本,我基本可以说,我可以与他人去沟通这本书大致所要讲得内容了,并有了整体的主题框架,能够串联到一起。) ——————————————————————————————————————— 四,再根据word第5版,画出思维导图,如下。——————————————————————————————————————— 五,总结做了这些,我可以说我能够大致解读这本书了,以及将书中的知识点串联到一起。 对于一本好书,我会认真对待的,为什么《请停止无效努力》我会如此的耗费精力去整理去梳理去阅读,无外乎我对圈圈的认可,以及相信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些讯息。所以,我才会如此阅读以及提炼结构。 关于如何阅读一本书,你是怎么看的?是就简单读读?还是稍微记下笔记?还是整理笔记,提炼内容?抑或写一份读书随笔? 我过往看过许多书,我相信这些书在潜意识下都给我带来了用处,而现在,我希望我能够去说出这些书的内容,这些书的所讲。我现在的理念是,既然认可一本书,或者这本书对你有价值,那么为何不花点精力去整理这本书?以及能够说出这本书的讯息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