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本那(Semporna)·马来西亚
“舟”是象形字,“舟”的甲骨文字形像一条小船,两边是船帮,中间三条线将船分为船头、船舱和船尾。 《说文解字·舟部》“舟,船也。古者,共鼓、货狄(dí),刳(kū)木为舟,剡(yǎn)木为楫(jí),以济不通。象形。凡舟之属皆从舟。”(舟,船只。据传古昔时代,共鼓、货狄两位智者,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以渡汹涌不通的大河。字形像独木船的形状。所有与舟相关的字,都采用“舟”作偏旁。) 刳:从中间破开再挖空。剡:削。楫:船桨。济:渡,过河。 【组词】 扁(piān)舟、孤舟 同舟共济: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舟,船;济,渡。 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顺水推舟:顺着水流的方向推船,比喻顺着某个趋势或某种方便说话办事。 风雨同舟: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扩展】郑和下西洋 明前期,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出使西洋。1405年,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他率领27000多人,乘坐200多艘海船,浩浩荡荡地从刘家港出发。 到1433年,郑和前后出使西洋共七次,经历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船上满载着金银宝货,销路最好的是丝绸和青瓷碗盘。他们从各国换回珠宝、香料和药材等特产。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郑和船队是十五世纪世界上规模最大、船只最多、技术最先进的船队。每次出海均有大小船只200多艘,其中巨型宝船是船队中最大的海船,另外还有大小不等的各种护航作战船、后勤补给船等。每次出海随行者总在二万七、八千人之间,这些人员组织严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郑和下西洋(油画・1973年)姚钟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