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季羡林:不完满才是人生

 五湖四海董庆银 2019-02-13

这是读季羡林老先生的《过好这一生》一书笔记的第二篇。

这是书本的第一章节,章名为“不完满才是人生”。全章共10篇文章。接下来我会带着你一篇一篇的来回顾文章的内容。

一、不完满才是人生

“自古至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季老才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古文诗词里就已经说过,比如苏东坡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时古难全。”南宋方岳的“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古代的皇帝,虽然坐拥天下,但也会担心皇位朝不保夕,在“王位继承,宫廷斗争”中,忍受着“比民间残酷万倍”的煎熬。

而对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朝野的大臣们,也会事事谨小慎微,过着“伴君如伴虎”的小心日子,时刻担心着某日“皇恩浩荡,钦赐极刑”,也不得不在朝堂的笏板上涂点鹤顶红,以便不得已之时“落得一个全尸”。

至于作者自诩的“平头老百姓”,既要担心早市被小贩宰,又要担心“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还得担心踩了人一脚而招致与人对骂,更得担心买了假冒伪劣产品而生一肚子气。

而对于知识分子,从古到今都逃不开“考,考,考”的命运,旧时是考科举谋举人进士,现今是各种升学考试,从幼儿园到博士,无一幸免。

所以,季老最后总结说,因为“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所以才说“不完满才是人生”。只有认识了这样一个“平凡的真理”,才能够“对己,不烦不燥;对人,可以宽容谅解。”

二、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季老说,自己还是一个青年的时候,报纸上就曾刮过一阵讨论人生意义和价值的风潮,当时自己没有参与进去,因为“有的文章不知所云”,实在是“看不懂”。认为“这种讨论本身就无意义,无价值,不如实实在在地干几件事好。”

后来年岁渐高,在“望九之年”再看人生的时候,觉得长寿在“了解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上“会有一些好处的”。

就季老的个人观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很多人在人世间吃喝玩乐走完一遭,“等到钻入了骨灰盒,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活过一生。”

有的人“穷困潦倒,终日为衣食奔波,愁眉苦脸,长吁短叹。”有的人虽“不愁衣食,能够温饱,然而也终日忙忙碌碌,被困于名缰,被缚于利锁。”同样是“不知道为什么活过一生。”

季老觉得自己虽然也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但略有区别的地方就在于“对人生有一些想法,动过一些脑筋,而且自认这些想法是有点道理的。”

他相信,“不管还要经过多少艰难曲折,不管还要经历多少时间,人类总会越来越好的,人类大同之域绝不会仅仅是一个空洞的理想。但是,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经过无数代人的共同努力。”“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是绝非可有可无的。”但这些道理,“在人类社会中只有少数有识之士才能理解”。而对于许多浑浑噩噩的人来说,就像“夏虫不足以语冰,这些道理是没法谈的”。

所以最后,季老简明扼要的总结了一下:“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的发展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三、再谈人生

儒家提过一个争论了几千年的哲学问题,“人是性善,还是性恶?”“孟子主性善,而荀子主性恶。”

鲁迅先生曾说过:“人的本性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如果鲁迅说没有说过,季老说他负责。)另外,中国古语“食色,性也。”“食是为了解决生存和温饱问题,色是为了解决发展问题,也就是所谓的传宗接代。”二者想要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

似乎地球上所有的动物都这样的,那植物呢?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植物虽然不会说话,但会通过让动物吃了它的果实,再把它的种子传播到其他的地方来谋求物种的发展。而那些生长在石缝中,或者生存于其他恶劣环境中的小花小草,也会“冲破了身上的重压,弯弯曲曲地、忍辱负重地长了出来,由细弱变为强硬,由一根细苗甚至变成一颗大树,再作为一个独立体,继续顽强地实现那三种本性。”

虽然动植物都有求存求发展的天然本性,但这个地球上却没有被哪一个物种塞满。这得用老子说过的一句话来解释——“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个世间的动植物,没有哪一样被规定该活,也没有哪一样被规定不该活。

季老说,“我不信什么上帝,什么天老爷,什么大梵天,宇宙间没有他们存在的地方。但是,冥冥之中似乎有这一类的东西,是他或它巧妙计算,不让动植物的本性光合得逞。”

PS:原计划将书本每一章作为一篇文章来写,但发现内容颇为丰富,怕是不得不分拆出更多的篇幅来撰写了,否则单次撰稿的时间会很长,如若分成几次来撰写同一文稿,又容易造成文风不一致,行文不连贯。所以,望大家多担待。

注:上文引号内的文字大多摘自书本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