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孙子子孙装孙子,这么多下联一个比一个经典,有人却不满意 从明朝时期开始,中国的对联文化,达到了鼎盛。识字不识字的,每个人都能对对联,已经成为了古人的娱乐项目之一。要说对下联不易,出上联更是艰难,出上联容易,出好的上联,可就不易了。对联虽然只是一句话,但里面包含的内容,可是很丰富的,既要押韵,还得有深意,最好能够让对下联的人,摸不着头脑。这才是对联的厉害之处,用现代人的话讲,古人何苦危难古人。但对联就是这样,如此,才能享受其中的乐趣。对对联最重要的是,有灵敏的反应能力,和超强的理解能力。把握不住上联的深意,对出来的下联,会贻笑大方,能看出对下联的人,到底才华几何。今天看到一个上联,觉得很要意思:孙子子孙装孙子。 看到这句话,你们觉得该怎么理解?字面意思,孙子是中国名人,军事家。被从古至今的人膜拜,而此话中说,他的子孙后代,模仿他,想要装作是他,寓意像他一般有成就。这是把“孙子”理解成为名人,中国对“孙子”,还有另一个意思,就是一个辈分的称呼。每个理解,都能够作为本意,对出下联。下面有好多下联,一个比一个经典,让人叹为观止,即便如此,有人还说没有满意的,一起品鉴一下。 下联:“国家家国为国家”、“中华华中在中华”、“道德德道凭道德”、“老人人老少老人”等等,仔细品读这些下联,却是称得上是千古绝对。字字在理,句句跟上联遥相呼应。但是细致的人,发现了一个关键,那就是上联“装”字,带有愤愤不平的心态,而这些下联,却没有这种意境。下面,这个下联,感觉还有些意思:“父亲亲父扮父亲”。 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一句话可以理解成很多的意思,我们是该庆幸呢?还是该悲哀呢?其实,研究中国文字,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乐趣,当你对一知半解的事情,全然理解的时候,自然有几分高兴的。上面的下联,你们还满意吗?不妨可以发挥一下自己的才能,对下联试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