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国历史综述(十)

 i立方 2019-02-13
第10章

Der Dreißigjährige Krieg 

三十年战争

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不仅是一场宗教战争,还是一场欧洲各势力为了平衡权力而引发的战争。

1战争的早期历史及起因
Vorgeschichte und Ursachen 


1.1宗教分歧
Konfessionelle Gegensätze 


1.1.1奥格斯堡宗教和约
Augsburger Religionsfrieden 1555 

宗教改革导致教派分裂为新教与天主教。其主要受益人还是各国家诸侯。在一些列战争后,他们于1555年签订了《奥格斯堡宗教和约》。和约规定,他们可以自由选择让臣民信奉何种宗教而不必受皇帝控制。新教得到了与天主教同等的地位。那时,德国大约有80%的人都是新教徒。

1.1.2反宗教改革
Die Gegenreformation

宗教改革的不断扩张迫使天主教会寻求摆脱危机的方法。在1545~1563/64年的特兰托宗教会议上,天主教会内部最严重的弊端得以纠正。他们采取了不同的革新措施。教皇,皇帝以及天主教各诸侯开始了反宗教改革的行动。其实际推动者是1540年成立的耶稣会。反宗教改革行动使得天主教会再次加强了实力并夺回了许多地区,其与新教妥协的意愿也渐渐减弱。

1.1.3新教同盟与天主教同盟的形成
Die Bildung der protestantischen Union und der katholischen Liga

宗教分歧愈演愈烈,于是宗教联盟成立了。1608年在普法尔茨选帝侯腓特烈五世的领导下成立了新教联盟,1609年在巴伐利亚选帝侯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领导下成立了天主教联盟。

1.2政治分歧
Politische Gegensätze

欧洲的两大势力集团,即拥护西班牙哈布斯堡的国家集团与反哈布斯堡的国家集团为了在欧洲的统治权争斗不休。从16世纪初开始,法国就在试图摆脱哈布斯堡王朝的控制。法国同哈布斯堡霸权的斗争一直持续到了18世纪并卷入欧洲其他各冲突中。双方都在寻求组建同盟,哪怕越过了教派分界线都成。于是新教国家尼德兰赶来支援信奉天主教的法国。值得一提的是,早在1568年尼德兰就发动过反抗西班牙哈布斯堡的独立战争。

2战争的导火索—布拉格掷出窗外事件
Auslöser des Krieges- Prager Fenstersturz 

信奉天主教的皇帝鲁道夫二世同时也是波西米亚国王。1609年,他在大诏书(Majestätsbrief)中向信奉新教的波西米亚地区承诺允许他们享有宗教自由。然而他的弟弟,也是他的继任者,马蒂亚斯(Matthias)却违背了这一承诺。他为波西米亚指定了一位天主教国王,此举引发了波西米亚人的强烈不满。于是他们的代表于1618年5月23日冲进布拉格城堡,以侵害宗教自由的罪名将皇帝派去的两名总督马丁内斯和威廉·斯拉法塔以及一名书记官共3人从窗口扔出,落入护城河中(Burggraben)。新教徒间说他们是侥幸坠入护城河的粪堆中而未受伤,但在天主教看来则是圣母玛利亚保护了它们。1618年发生的这起掷出窗外事件被视为三十年战争的导火索。

(扫码查看两次“掷出窗外事件”)

3战争的进程
Der Kriegsverlauf 

战争共经历了4个阶段:

3.1波西米亚—普法尔茨战争
Böhmisch-Pfälzischer Krieg(1618-1623) 

马蒂亚斯皇帝死于1619年,其接班人是斐迪南二世(Ferdinand II.)。但波西米亚的新教徒们并不承认这次选举。他们选择了信奉新教的普法尔茨选帝侯腓特烈五世为新国王。于是斐迪南二世向天主教同盟求助。天主教同盟军队随即进入波西米亚地区。1620年,在蒂利伯爵(Tilly,1559~1632)的指挥下,天主教同盟军在布拉格附近的白山战役中击败了波西米亚和普法尔茨联军并占领了莱茵法尔茨(Rheinpfalz)。1623年波西米亚—普法尔茨战争宣告结束。普法尔茨的选帝侯资格落入巴伐利亚公爵手中。相比之下,波西米亚遭到的惩罚就严重多了。许多人被处决,财产被没收(Enteignung),还有许多人被驱逐出境。15万波西米亚人被迫离开家乡。之后天主教会更严酷地迫使波西米亚接受其影响如强迫百姓改信天主教,焚毁波西米亚书籍,以及宣布德语为波西米亚的官方语言等。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地位得到了巩固。直到1918年哈布斯堡王朝才最终灭亡。

这一阶段以哈布斯堡王朝为代表的天主教同盟获胜

3.2丹麦—下萨克森战争
Dänisch-Niedersächsischer Krieg(1623/4-1629) 

为了阻止西班牙哈布斯堡势力继续扩张,尼德兰、英国、丹麦以及德国西北部的一些诸侯组成了反哈布斯堡联盟。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Christian IV.)出兵进攻,但很快遇上了明显更占优势的对手。1626年在卢特战役中他被蒂利击败,并于 1629年被迫与斐迪南二世缔结《吕贝克和约》。但华伦斯坦(Wallstein,1583~1634)将军用自己的手段建立了一支4万人的军队并为皇帝所雇佣。凭借天才般的战术(Taktik),他带领军队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的战争,此外他还组织手下的士兵遵循“抢光一切”的原则来获取供给。其名言是:“以战养战(Der Krieg ernährt den Krieg.)”。他占领了梅克伦堡并取得了许多功绩。到1629年几乎整个德国北部都落入了天主教手里,丹麦—下萨克森战争也宣告结束。如此,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统治了德国广大地区,但无论是新教徒还是信奉天主教的诸侯,他们都没法忍受皇帝不多扩张其势力。于是1630年,斐迪南二世宣布解除华伦斯坦帝国元帅的职务并将大幅裁军。
这一阶段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势力延伸到波罗的海而告终

3.3瑞典战争
Schwedischer Krieg(1630-1635) 

战争第二阶段由神圣罗马帝国获胜后,华伦斯坦便计划在波罗的海建立一支强大的舰队,瑞典国王害怕从此神圣罗马帝国会超越瑞典,取得在波罗的海的优势地位,于是:

1630年瑞典军队在乌瑟多姆岛(Usedom)登陆。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二世(Gustav Adolf II.)有着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绰号:午夜雄狮(der Löwe aus der Mitternacht)。他一方面是前来支援新教徒进攻神圣罗马帝国,另一方面是为了争夺在波罗的海的统治权。1631年在布莱登菲尔德会战(Schlacht bei Breitenfeld)中他打败蒂利并一直推进到了巴伐利亚。瑞典的攻占速度迫使皇帝于1632年再次任命华伦斯坦为帝国元帅。华伦斯坦击败了萨克森人,阻止了瑞典人进一步前进。同年(即1632年)华伦斯坦同古斯塔夫·阿道夫二世进行了吕岑会战(Schlacht bei Lützen)。尽管瑞典人在作战中守住了阵地赢得了胜利,但他们的国王在战斗中不幸牺牲。这直接导致了瑞典人失去了活力,失去了干劲。而华伦斯坦的遭遇也十分悲剧。由于他私下同法国、瑞典、萨克森及勃兰登堡人进行了秘密和谈,因此他受到了皇帝的猜疑,于1634年被再度撤职,并于埃格尔(Eger)被皇帝派出的刺客暗杀。如此一来双方都失去了自己具有独特魅力的领导人。1635年勃兰登堡和萨克森同皇帝缔结了《布拉格和约》。斐迪南二世在和约中宣布放弃1629年颁布的《偿还赦令》(Restitutionsedikt)。该赦令强令帝国全境所有教堂与教会将自《奥格斯堡宗教和约》后所得的全部财产悉数归还给天主教。

这一阶段以哈布斯堡皇帝的胜利而结束

3.4法国—瑞典战争(也称全欧混战阶段)
Der Französisch- Schwedische Krieg(1635-1648) 

1635年天主教国家法国终于在首相黎塞留(Richelieu)的带领下公开站在瑞典一边,一起反对哈布斯堡王朝,并直接出兵参加战斗。瑞典人和法国人多次逼近到巴伐利亚和波西米亚。但直到1645年之前,双方都没能彻底赢得胜利。这一历时最长,同时也是最后的一个阶段对于德国而言是个巨大的创伤(Trauma),它对德国几个世纪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毫无组织纪律性的雇佣兵殴打那些躲在农民的储藏室里的衣衫褴褛的幸存者,并对他们施加残忍的折磨,如Schwedentrunk一种在三十年战争期间源于瑞典的折磨手段。受罚者会被强行灌入烧开的污水(Jauche),而他们这么做不过是为了把那些穷人藏起来的不值一文的家当(Habseligkeit)也压榨光罢了。

法国联合荷兰打败西班牙海军获胜;瑞典打败神圣罗马帝国军,但遭到丹麦偷袭,后瑞典联合荷兰迫使丹麦求和而获胜

4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战争的终结
Beendigung des Kriegs durch den Westfälischen Frieden 1648 

1645年在威斯特伐利亚地区的明斯特(Münster)和奥斯纳布吕克(Osnabrück)市,双方开展了谈判。1648年,皇帝分别在明斯特市和奥斯纳布吕克市同法国人和瑞典人签订了和约。至此三十年战争宣告结束,同时,它涉及到了3个本质性问题:

4.1宗教问题
Die konfessionelle Frage 

重申1555年签订的《奥格斯堡宗教和约》继续有效。诸侯们仍可以选择让其臣民信奉何种宗教而不必受皇帝控制,即教随邦定(Cuius regio, eius religio,bedeutet “wessen das Land, dessen die Religion”)。

4.2宪法问题
Die Verfassungsfrage 

皇帝试图在神圣罗马帝国境内建立全面君主制的计划落空了,各诸侯及其他邦国获得了自己的主权。

4.3主要领土的变化
Die wesentlichen territorialen Veränderungen 

瑞典和尼德兰从神圣罗马帝国管辖范围内正式独立出来;法国得到了除梅斯(Metz)、图尔(Toul)和凡尔登这三个主教区之外的整个阿尔萨斯;瑞典除了拿到500万塔勒的赔偿款外还得到了囊括奥得河河口和切什青(Stettin)的前波美拉尼亚及吕根岛(Rügen)、乌瑟多姆岛、沃林(Wolin)、维斯马(Wismar)以及大主教管区(Erzbistum)不莱梅和主教管区韦登(Verden);勃兰登堡得到了东波美拉尼亚、主教管区哈尔伯施塔特(Halberstadt)和明登(Minden)以及大主教管区马格德堡(Magdeburg)。

5战争的影响
Die Folgen des Krieges 

⑴ 同“4.1 宗教问题”

⑵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分支试图在欧洲建立统治地位的计划落空了,而法国则获得了欧洲霸主的地位。

⑶ 德国主要的受益者还是那些诸侯们。他们对自己领土享有的自主权得到了保障,还有部分诸侯的领地获得了可观的增长。

⑷ 整个国家是受害者。皇帝的中央集权被大大削弱,德国也被分为了约350个诸侯国以及1000多个乡镇类王国,城市类王国及小统治者的私有领地。

⑸ 整个民族是受害者。到目前为止三十年战争在德意志民族历史上是最大的灾难。整个民族的发展严重倒退,人口减少了约1/3,国家受损惨重,一片荒芜,人民贫困潦倒。对内,国家分裂;对外,实力大大削弱。


抱歉,由于期末考试的临近,第11章及后续章节看来期末结束前是来不及更了,不过本书的剩余内容将在寒假更新,敬请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