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宽容失败与追求成功并不矛盾 胡宇齐 天底下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离冠军一步之遥,却又擦肩而过。这届奥运会上,孙杨在400米自由泳中以0.13秒之差屈居亚军;吕小军与哈萨克斯坦选手举重成绩相同,却因体重略重遗憾摘银;张彬彬在女子50米步枪三姿决赛中,以0.2环之差位居第二……赛程已然过半,中国军团斩获的奖牌数,也少于前几届同期。 赛事比拼激烈异常,有胜利的喜悦,就有失败的遗憾,但这并不代表失败不可接受。当下的舆论场上,苛求成绩、气急败坏的少了,宽容理解、平和淡然的多了。本国运动员失利,网友送上祝福,温言鼓励“尽力就好”;经历“无金日”,观众表现理性,专注挖掘赛场闪光点;而若将视线从金牌上移开,花木兰、穆桂英头盔等“中国元素”,赛场求婚等浪漫故事,无不丰富着奥运的色彩。对此,有人欣喜:国人的“金牌情结”淡了,对失败更宽容了,是心态成熟的表现。有人则忧心忡忡:这会否消解掉人们对成功的追求? 这些年,国人对奥运争金失利的看法,已悄然变化。循着历史的脉络,便会发现,宽容失败的心态有其产生的必然性,它与追求成功并不矛盾。 还记得,1988年汉城奥运会,“体操王子”李宁因发挥失误,无缘金牌。赛后他对着镜头微微一笑,但观众情绪却被这一笑点燃了,不满与苛责如潮水般向他涌去,有人说他丢了中国人的脸,更有甚者,直接邮寄刀片给他。 还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飞人”刘翔在预赛时因伤临场退赛,受到了山呼海啸般的指责。四年后的伦敦奥运会,他旧伤复发,拖着伤腿蹦到终点, 吻别赛场,“骗子”“影帝”的谩骂汹涌而来。 而如今,2016年里约奥运会,卫冕冠军孙杨在1500米自由泳预赛中,因感冒成绩不佳,无缘决赛。网友们则表现出特别的理解和关爱:“像这种高手如林的比赛,别说生病了,哪怕是身体没事但发挥不好,成绩都会落后。” 从为一块奖牌大悲大喜、患得患失,到胜固可喜、败亦泰然,这种国民心理的变化植根于现实的深刻变迁。在曾经那些不被看好的年代,我们太需要金牌来证明这个民族的能力。赢得金牌,不只是体育上的胜利,更被赋予了浓重的民族情感寄托。而在夺得第一枚奥运金牌的32年后、成功举办奥运会的8年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