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自成在北京城只待了短短42天【图文】

 天津实诚人 2019-02-13

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率领大顺农民军打到了北京城下,并迅速将偌大的京城围了个水泄不通。19日,守城太监曹化淳打开了城门,放大顺军入城,李自成骑着高头大马,率领将士们鱼贯入城,随后威风凛凛的进入紫禁城。明王朝的国都第一次被一群起自陕北的农民造反者踩在了脚下。

崇祯帝朱由检知道李自成进入北京外城的消息后,茫然环顾左右,只见大殿上空空荡荡,文武官员和太监们早就跑得不知去向,只有亲随太监王承恩还侍立一旁。他本想乘乱逃出城去,可到处都有农民军把守,又想找个外戚的宅邸暂时避避风头,谁知无人开门,无奈折回宫里,逼周皇后自缢,又狠心亲手砍下了幼公主的一只胳膊,接着让人带着三个皇儿出宫躲避一下,再设法出城南逃,将一切安排好后,他在王承恩的搀扶下,跌跌撞撞地爬上了紫禁城北边的煤山(又名万岁山、景山),在寿皇亭旁的一棵歪脖子古树上与王承恩双双上吊自杀了。

后来,人们在崇祯帝尸体的衣服上发现他亲笔写下的一行遗言:“君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意思是自己殚精竭虑匡扶社稷,力挽狂澜,是朝中大臣们误了我的大事,国家就是亡在这帮孙子的手上......他还说任凭处置朕的尸骸,但不要伤害京城百姓云云。

客观的说,崇祯很努力,有干一番大事的雄心,但他急于求成,生性又很多疑,喜欢猜忌,不信任他人,又很刚愎自用,主观固执,刻薄寡恩,不管什么人,不论曾立过多大功,一有小过或被他猜疑,立即就被革职、罢官,或者逮捕下狱、充军流放甚至动辄被杀头。所以,真正的人才,在他的手下无法充分施展才干,也很难发挥作用,而一些善于逢迎谄媚、没有真才实学的小人,又常环绕在他身边,并获其重用。大臣们动辄得咎,干也不是不干也不是,在外统兵作战的武将们更是对冷血嗜杀的他寒了心,于是渐渐和他离心离德,他越与大臣们对立,就越重用亲信宦官。这些人大都是势利小人,一旦局势凶险又都毫不犹豫的背叛了他。

崇祯是明朝的末代皇帝,但明朝的灭亡确实不能全怪他。明朝自世宗、神宗、熹宗以后,政治腐败,宦官专权,党争激烈,民穷财尽,国力早已濒于崩溃边缘,大厦将倾,独木难支,谁都无法挽回。崇祯帝不过是那个最后的接棒者,颇思振作的他落得一个悲催的下场,看似偶然,其实是历史的必然。立国277年的大明王朝,就此土崩瓦解。

李自成率农民军进入了明帝国的核心——北京城,一举推翻了明朝近300年的统治。农民军浩浩荡荡的入城,京城百姓心情复杂,也有不少人在街道两旁夹道欢迎。刚入城时,大顺军军纪尚可,京城秩序与各行各业很快就安定了下来,明朝的大多数官员也都归顺了大顺新政权。李自成和其麾下的将士们都异常兴奋。

李自成在牛金星等人襄助下,迅速建立了新的国家机构,国号大顺,任命了内阁、六部以及文武百官 。大部分明朝归降文武都得以继续留用。他还向被农军占领地区派遣官员,建立地方政府,调兵遣将布置防务,以征剿或招抚还在负隅顽抗的残余明军。

但是,不久后,大顺军将士自上而下均陶醉于已经取得的胜利,疏于新秩序的建设。将领们艰苦征战多年,滋生了享乐须趁早的念头,李自成虽然知道距北京不远的山海关,还驻扎着明朝的一支劲旅——关宁军,关外还有虎视眈眈的强大满清八旗兵,他虽然意识到了这两个卧榻之侧的“酣睡者”是个威胁,但是却没有认识到局势的凶险与紧迫。他忙于登基称帝,手下的大将们则忙于追缴前明皇亲国戚、文武大臣们家中的财富。

史载,以权将军刘宗敏为首的一些大顺军将领不分青红皂白,不加甄别区分,肆意拘禁追缴对象及其家属,采用严刑逼供、残酷拷掠的办法,以追赃助饷的名义掘地三尺,搜括金银财宝。《鹿樵纪闻》载,刘宗敏虽然剽悍善战,但也暴虐异常,他不仅纵容士卒将京城女子玉帛劫掠一空,为追赃助饷,又将一些归附的明朝勋戚、高官抓捕起来严刑拷掠,剖腹挖心,灼肉折胫,无所不用其极,手段异常毒辣凶残,随着大顺军军纪的日渐败坏,京城里本已渐渐恢复的秩序又开始失控,明朝的遗老遗少们对李自成、刘宗敏无不切齿痛恨。这些明朝遗臣们想方设法逃出京城,再相率南逃。

李自成虽然极富军事才能,但终非雄才大略、登高望远之人。小富即安,是小农思想的软肋,灭掉大明的李闯也未能免俗。加上他手下没有刘伯温、宋濂、叶升、李善长一类的高人辅佐,因此他缺乏远见,没有及时安抚、笼络人心,对刘宗敏等人的残暴行径似乎也未加阻止,亦或是暗地默许、纵容,这很不利于安定已归顺的前明官员们的心。甚至有大顺军将领强占明降臣的豪宅,霸占人家的眷属,过起了当初他们曾舍命反对的骄奢生活。士卒们也纷纷私自藏匿在混乱中抢到手的值钱物件,打算寻机回乡买田、起屋、讨小,大顺军渐渐失去了早先那股旺盛的斗志,变得军纪废弛,人心涣散。牛金星、宋献策等极少数有识之士看到了危险的兆头,劝诫李自成,但没有引起他的警觉与足够重视。

最失策的是,刘宗敏不顾大局,怂恿手下将领将明朝大臣吴襄逮捕下狱,后又严刑逼供,抄了他的家,刘宗敏还将吴襄之子、明山海关守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强占了。有人提醒李自成,吴三桂麾下的关宁铁骑能征善战,曾经威震辽东,吴三桂留在山海关是大顺的心腹之患,要赶快解决,他这才派明降将唐通去招抚以骁勇著称的吴三桂,并叫吴襄写信劝儿子归降。

吴三桂得知崇祯帝已经自尽,大明已亡,正在彷徨之际,唐通带着李自成、吴襄的亲笔信和大批粮饷来到了山海关前。出于保护家属的考虑,吴三桂决定先去北京归降李自成,然后再相机行事。当大军快到北京时,遇到了从京中逃出的明官和家人,一问,才知道父亲和爱姬的悲惨遭遇,不禁怒火冲天,率军又返回了山海关。击走唐通后,又想李自成决不会善罢甘休,如自己单独作战,恐寡不敌众,又恐遭到大顺军和关外清军的夹攻,必死无葬身之地,不如投降满清,全力对付和自己有不共戴天之仇的李自成,或许还有生路。

于是,吴三桂写信与清军统帅多尔衮联系。多尔衮哪会错过如此千载难逢的良机,立即答应了吴三桂的请求,调集十万大军昼夜兼程200里,匆匆赶到山海关外的山野间埋伏了起来。

李自成听说吴三桂半路反悔,又返回山海关,怒不可遏,亲率六万精兵,对外号称二十万,杀气腾腾地奔山海关而去。

在山海关以西的一片石(石河)战场上,吴三桂率战力凶悍的关宁铁骑与大顺军展开激战。从早晨杀到黄昏,端的是尸积如山,血流成河。大顺军见李自成亲临战场,愈战愈勇,关宁军素称彪悍,但毕竟以少敌多,被打得溃不成军,眼看就要遭受灭顶之灾,李自成大喜,似乎已经稳操胜券了。

突然刮起一阵蹊跷的大风,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埋伏在四周山岭里的大量清军,聒噪着掩杀过来,大顺军猝不及防,被冲乱了阵势,李自成见势不妙,忙下令退兵。可是清军和吴三桂的人马联手冲击,大顺军秩序崩溃,士卒们漫山遍野地抱头逃窜,清军紧追不舍,大砍大杀,李自成大败而逃。

山海关一战,李自成大败亏输,大顺将领阵亡十余人 ,精锐损失殆尽,元气大伤,士气低落,将士们没了斗志。他知道在北京已难立足,决定退出京城,回陕西老家养精蓄锐,以图东山再起。

李自成犹如惊弓之鸟,于武英殿上匆匆登基称帝后,就率军急吼吼的撤出了北京城。掐指一算,李自成在北京城只待了短短42天,只过了短短几天皇帝瘾。

临走,他仍然对变节投清的吴三桂恨入骨髓,下令将三桂父吴襄以及全家老少38人(陈圆圆不在内)处死,并将首级悬挂在城楼上示众。

李自成率大顺军余部西逃,沿途已经归降大顺政权的明朝官兵又纷纷据城反叛,降附清军和吴三桂。

多尔衮在吴三桂的引领下,几乎兵不血刃地进了北京,从李自成手里抢走了胜利果实,并于当年就将都城从关外迁到了北京,开始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

次年,清军联合吴三桂关宁军一起追击大顺军来到潼关,大顺军再次被击溃。李自成只得放弃西安,撤往湖北,最后在胡北通山九宫山下遭乡民突袭,被一把铁铲击死(一说死的是其替身,他本人金蝉脱壳后潜往湖南石门家山寺出家为僧)。大顺军的余部,有的溃散,有的参加了南明政权的抗清斗争。轰轰烈烈的李自成大起义,终告失败。

【插图为网图】

【写作不易 请勿搬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