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河上的惨案》
经典悬疑片 《尼罗河上的惨案》可以说是真正地吊足了大家的胃口,做了大量的铺垫,结果出乎人们的意料。 影片通过对凶杀案现场的情景再现,一点一点地揭露出真相,条理性强。从中揭露出那个时代的英国人性贪婪冷漠的弱点和各种社会矛盾,引发观众对人性的思考。 (《尼罗河上的惨案》动图) 影片讲述了一场精心策划的谋杀案发生在航行于尼罗河的游轮上,船上的每一个乘客都有嫌疑和犯罪动机,案情逐渐变得扑朔迷离,随之而来的是一起接着一起的凶杀案,案情错综复杂,谁是真凶,也在随着侦探波洛的推理逐渐浮出水面。其推理过程可谓是丝丝入扣、逻辑严密,引人入胜。 (《尼罗河上的惨案》动图) 该片在结构上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使表面上看上去可能发生的事成为不可能,不可能发生的事却真实地发生了。 所有的布局都很巧妙,情节结构几乎是完美无缺,看似无意的描写,都是为了最后真相大白时的幡然醒悟。 这对于片中人物而言,是一种形象塑造的必然,而从引申的意义上看,则是对邪恶意识的一种嘲讽。 (《尼罗河上的惨案》动图) 同时,《尼罗河上的惨案》也揭示了当时西方社会严重的犯罪问题。正值青春年华的林内特小姐自从继承了父亲的巨额财产以后,实际上已经陷入一个危机四伏、生命随时都会遭人暗算的险恶环境,也是这部影片所反映出来的当时西方严峻的社会现实。 (《尼罗河上的惨案》动图) 明星云集,风光如画,抽丝剥茧,娓娓道来。影片更是获得了第36届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也因影片中的绮丽华服一举拿下了第5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服装设计。 虽然惨案接二连三,但影片却没有作过多的血腥渲染,突出的是每个人物的鲜明特点,也很好地传达了原著小说温文尔雅的风格。 (《尼罗河上的惨案》截图) 众星云集 电影延续了小说中注重细节的风格,悬疑设置严谨,无数个精妙的思维火花构成了一部精巧缜密,令人拍案叫绝的谋杀故事,一气呵成,每个角色塑造的有血有肉,故事娓娓道来,欲罢不能。 (《尼罗河上的惨案》剧照) 其中彼得·乌斯蒂诺夫的精彩演绎,使他扮演的侦探波洛成为了影迷心中最符合原著的形象,他扮演的波洛推理严谨缜密却不失诙谐。 特别是影片最后,他从被洒的酒、有枪眼的披肩、留有红墨水的指甲等细节入手,通过一些特殊语言,探幽发微找出其内在联系的剖析,精确得当,显示出神通广大的大侦探的魅力。
乌斯蒂诺夫曾经两度获得奥斯卡金像奖,而本次他也凭借在《尼罗河上的惨案》中的经典重现,获得了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的最佳男主角提名。 自从乌斯蒂诺夫扮演《尼罗河上的惨案》里的波洛侦探一角开始,他接连六次以波洛形象参演根据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改编的电影。 (《尼罗河上的惨案》剧照) 除了男主波洛的扮演者彼得·乌斯蒂诺夫之外,还有四位曾经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著名演员加盟。 影片中饰演波洛助手的大卫·尼文在1959年凭借《鸳鸯谱》荣获第31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男主角。 (大卫·尼文) 饰演范·斯凯勒夫人的贝蒂·戴维斯因《女人女人》和《红衫泪痕》,分获第8届奥斯卡金像奖和第11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女主角奖。 (贝蒂·戴维斯) 饰演彭宁顿的乔治·肯尼迪凭借《铁窗喋血》在1968年的第40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荣获最佳男配角。 (乔治·肯尼迪) 饰演莎乐美的安吉拉·兰斯伯瑞也在2004年获得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终身成就奖。 (安吉拉·兰斯伯瑞) 传奇女作家 《尼罗河上的惨案》也是引进我国最早的一本侦探小说,它屡次被改编成电影,至今不衰。正如这部小说给予读者的迷雾重重,《尼罗河上的惨案》背后的创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也让人们产生了好奇。
阿加莎·克里斯蒂是人类史上最畅销的著书作家,她的书籍总销量突破20亿本。而将所有形式的著作算入,只有圣经和莎士比亚的著作的总销量在她之上。她的作品被译成103种文字,在102个国家销售。 作为世界三大推理小说宗师中,和阿瑟·柯南·道尔、松本清张齐名的唯一女性阿加莎·克里斯蒂,她创作出很多经典之作。 阿加莎丰富的环球旅行经历也在日后成为她创作的小说背景,她淋漓尽致地为读者展现异域风景。 既有以东方快车之旅为背景的《东方快车谋杀案》。 (《东方快车谋杀案》小说) 也有以埃及为背景的《尼罗河上的惨案》。 (《尼罗河上的惨案》小说) 阿加莎·克里斯蒂追随考古学家的丈夫奔赴伊拉克开展考古工作,这段经历为她的侦探小说添加了神秘。 在战时,阿加莎在医院药房工作时便对各种药品颇有研究,她的侦探小说也因此多次出现因毒药而发生的谋杀案。 (阿加莎·克里斯蒂) 阿加莎作品改编影视的一特点是,大都发生在上层社会、人物鲜衣靓衫、场景豪华,把30年代奢侈富贵的大英帝国展现的让人目眩神迷。 阿加莎·克里斯蒂擅长群戏表达,小说中驾驭众多人物与复杂情节,致力构思长篇侦探小说,她开创了侦探小说的“乡间别墅派”,即把凶杀案发生在一个特定封闭的环境中,而凶手也是几个特定关系人之一。 (年轻时的阿加莎·克里斯蒂) 不同于阿瑟·柯南·道尔的小说案情诡谲离奇、侦破过程错综复杂、手段奇绝高超那样,时刻扣动着读者的心弦。 (阿瑟·柯南·道尔) 也不同于松本清张作品那样用推理小说的方法,探索追究犯罪的社会根源,揭露社会的矛盾和恶习,反映人们潜在矛盾和苦恼。 (松本清张)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东方快车谋杀案》、《阳光下的罪恶》和《死亡约会》等作品也在不断被搬上银幕。 (上:《东方快车谋杀案》 左下: 《阳光下的罪恶》 右下:《死亡约会》) 正是由于阿加莎·克里斯蒂严谨细致的逻辑推理,以及大师彼得·乌斯蒂诺夫和大卫·尼文的精湛无暇的演绎,才促成了《尼罗河上的惨案》的经典之作。 同样,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也正如被粉丝亲切称为“阿婆”的阿加莎所说:“初写侦探小说时,我无暇批判或是认真考虑犯罪问题,侦探小说实际上再现了那种古老的通俗道德传奇,恶的毁灭和善的胜利,美德比罪恶更让人感兴趣。” 本期读者互动 现场直击 在周六推介版中,就让我们一起跟随推介人瑶淼去神秘的尼罗河上一探究竟。 在周日影评版中,主持人将继续和电影学者索亚斌、演员林麟以及编剧武瑶一同揭开尼罗河上的谜团。 欢迎收看 CCTV6——《佳片有约》 推介版 11月17日(周六)22:05 影评版 11月18日(周日)15:25 下期预告 《老枪》 《The Old Gun》 【法/1975】 编导:俞丽雯 宋行乐 大紫 文字编辑:小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