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安全消防知识 1、燃烧的本质和条件 2、燃烧的类型 3点火源的种类 4、石化企业消与防的基本措施 5、报告火警 6、常用灭火器,材, 第二部分应急救护基础知识 7、什么是人工呼吸 8、胸外心脏挤压法要点 第三部分持种设备 9、压力容器 10、压力管道 11、起重机械 12、锅炉 13、压力容器的日常检查 第四部分职业防护 14、职业防护基本概念 15、毒物在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形态 16、防毒技术措施 17、防护器具 的选用 18、过滤式防毒面具使用 19、长管呼吸器使用方法 20、自给式空气呼吸器使用说明 第五部分危化品 第六部分监护人员基本要求 第七部分原、辅料理化性质
1/57页 第一部分安全消防知识 1、燃烧的本质和条件 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化学反应~通常有火焰、发光、发烟现象~称为燃烧。燃烧不是无条件发生的。要发生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存在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三者缺一不可。而且每一条件都要具有一定的数量~并彼此相互作用~否则就不会发生燃烧。
2、燃烧的类型 物质燃烧按其形成的条件和瞬间发生的特点~可分为闪燃、着火、自燃和爆炸四种类型。 闪燃是指在一定温度时~燃烧性液体,包括能蒸发出蒸气的少量固体、如石腊、樟脑等,表面产生的蒸汽与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的浓度~遇到火源时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着火是指可燃物质在空气中受到外界明火源的直接作用而发生的持续燃烧现象~ 自燃是指:可燃物质在空气中没有明火源的直接作用~由于外界受热或者自身发热所发生的燃烧现象。 爆炸是由于物质在瞬间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的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的现象。 1、燃点:可燃物在空气充足条件下~达到某一温度与火焰接触即行着火~并在移去火焰之后仍能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燃点或着火点。 2、自燃点:可燃物质在没有火焰、电火花等火源的作用下~在空气或氧气中加热引起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 3、闪点:在一定的温度下~可燃液体饱和蒸汽与空气的混合物在和火焰接触时~能闪出火花~发生瞬间燃烧~这种现象称为闪燃~引起闪燃的温度称作闪点。闪点愈低~该化学品愈易引起燃烧与爆炸
3点火源的种类 1、明火2、摩擦与撞击3、电火花4、静电5、雷电6、自燃7、机械设备故障8、绝热压缩9、光线、射线10、其他 4防火须知 1防火门、防火通道是否畅通,消防道路6米宽,, 2灭火器使用方法、存放位臵、存放符合规定要求, 3不得在发热设备上或附近凉挂衣服, 4工作场所无堆积易燃物, 5严禁在禁烟区吸烟, 6使用适当的容器存放易燃物~不得使用开口容器, 7熟知火警电话。
2/57页
4、石化企业消与防的基本措施 一切防火的基本原则是设法防止燃烧必要条件的形成~而一切灭火措施则是 设法消除已形成的燃烧条件。 燃 烧 1、燃烧:是物质相互作用~同时有热和光发生的化学反应过程。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会改变原来的性质~变成新的物质。 要点:热和光、生成新的物质~也是其三个特征
2、燃烧的本质:一切燃烧反应均是氧化还原反应~参加反应的物质必须包含有氧化剂和还原剂。 要点:氧化剂、还原剂即助燃物、可燃物 3、燃烧的条件:即燃烧的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点火能源,温度, 以上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燃烧才可发生。如果可燃物和助燃物没有达到一定的数量和浓度~也不会发生燃烧。 闪燃:可燃液体受热蒸发为蒸气~液体温度越高~蒸汽浓度越高~当温度不高时~液面上少量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遇火源会闪出火花~短暂的燃烧过程,一闪即灭,~称闪燃。 T?5秒 闪点: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有机物质结构及理化性质与它们的闪点的规律: ,1,同系物中~分子量越高的液体、闪点也越高 ,2,异构体的闪点低于正构体 ,3,能溶于水的易燃液体、闪点随着浓度的降低而增高 ,4,油漆类液体的闪点~取决于油漆中所含溶剂的闪点 ,5,两种可燃液体混合物的闪点~一般低于这两种液体的闪点的平均值 闪点越低~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性越大。 着火:可燃物质在火源的作用下能被点燃~并且火源移去后仍能保持继续 燃烧的现象。 燃点,着火点,:可燃物开始着火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可燃物受外界火源直接作用而开始的持续燃烧~物质的燃点越低~越容易着火。 自燃:可燃物质没有外界火源的直接作用~因受热或自然发热~并由于散热受到阻碍~使热量蓄积~温度逐渐升高~达到一定温度时~发生的自行燃烧现象。自燃点:可燃物质不需火源的直接作用~就能发生自行燃烧的最低温度 有机物质的结构和自燃点之间的规律: 1. 同系物中~碳原子数少的~自燃点较高~随着碳原子数增多~自燃 点逐个降低。 2. 饱和烃的自燃点~高于碳原子数相同的不饱和烃的自燃点。 3/57页 3. 芳香烃自燃点高于原子数相同的脂肪族化合物的自燃点 4. 正构体化合物的自燃点比异构体低 5. 液体燃料的密度越小~则闪点越低~而自燃点却越高~反之~密度 越大~则闪点越高~而自燃点越低。 5、可燃物燃烧的过程: 气体:氧化分解——自行着火——燃烧
液体:蒸发——氧化分解——自行着火——燃烧
固体:熔化蒸发或分解——氧化分解——自行着火——燃烧
要点:都必须要达到氧化分解的条件 6、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有机可燃物的燃烧~可燃气分子中所含的碳全部氧化成二氧化碳、氢全部氧化成水~这样的过程称之为完全燃烧~反之为不完全燃烧。 不完全燃烧可产生含大量碳及一氧化碳的可燃烟气~会给工业生产和人的生命带来很大的危害~如加强炉炉膛爆燃~烟气尾燃~冒黑烟~火灾现场的人员中毒等。 7、燃烧热的传播方式: 热传导: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的物体~从温度较高的部位传向温度低的部位。 热辐射:以热射线的方式传播热能 热对流:通过流动的气体或液体由空间传播热量
火 灾 火灾:指失去控制蔓延成灾的燃烧现象。或指超出有效范围的燃烧。通常造成人员和财产的损失。人员和和财产损失较轻时~有时也称火警或未遂火灾事故。 火灾的分类: ? 森林~建筑~工业~城市火灾等。 ?按可燃物形态分:固体火灾液体火灾和气体火灾。 ?按物质燃烧的特征分: A类:固体物质火灾。这类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的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毛~麻~纸火灾等 B类: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C类:指气体火灾。如煤气~氢气火灾等。 D类: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铝~镁火灾等。 E类:带电火灾。如家电~变压器 火灾的发展过程: 4/57页
初起期,阶段,,烟~阴燃, 发展期,窜出火苗~火势由局部到大面积, 最盛期,空气剧烈对流~风助火势~火势强盛~火焰包围可燃物~烈火熊熊, 衰弱期,可燃物逐渐减少, 熄灭期,可燃物不足~惰性介质~灭火作用等, 火灾发展过程的几种现象: ?火旋风:火在蔓延过程中出现的旋转火焰。与风向~地理形态~建、构筑物的影响有关。有垂直火旋风~水平火旋风~他们都会促进火势蔓延速度加快和强度加大。 ?轰燃: ?定义:室内的局部火,由于热辐射~热对流等,向大面积火转变。 ?由燃料控制向通风控制——不仅是可燃物的数量和性质~而是风助火势,空气剧烈对流等,~容易进入最盛期。 ?未燃气体和挥发的蒸气局部聚集,如顶棚的下方,突然着火而造成的火焰迅速扩散。 轰燃的判断: ?上层的烟气平均温度达到600?; ?地面处接受的热流密度达到20kw/? 轰燃造成的原因: 1。热辐射2。热对流。烟气吸收的热量大于损失的热量就可能发生轰然 ?回燃:死灰复燃的现象叫做回燃。 原因:室内火势熄灭后~由于温度仍很高~可燃物的热分解析出可燃气体~逐渐积累~一旦通风条件改善~这些混合气体会被灰烬点燃。不仅会在室内形成强大快速的火焰传播~而且会在通风口外形成巨大的火球,轰燃,。 回燃的特点: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对生命财产具有较大的危害。 烟气的危害 ?定义和组成:烟气是一种混合物,包括燃烧产物如CO2,水蒸气~以及未燃的燃气~CO,多种有毒有腐蚀性的气体~固体微小颗粒和液滴~卷入的空气等。 ?烟气的产生:除了少数的纯燃料,如H2等,燃烧时不产生烟气外~多数可燃物都会产生烟气。 ?烟气的毒性: ?窒息 如CO2等气体~ ?中毒~主要是CO~多数的中毒死亡都是由它引起的。 ? 烟气的高温能使人灼伤~造成呼吸困难。 ? 能妨碍人员逃生和妨碍灭火。
5/57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