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 岩:为新时代大学鸣道——《问道大学》序

 hryaozhicai 2019-02-13
中国高等教育 
2018-07-04 23:36
陈浩同志的新书《问道大学》即将出版,特意嘱我作序。
陈浩在教育界有一个广为流传的尊称——浩哥(浩歌)。“临风浩歌,人生几何”,当年贾平凹给他的这一题词,颇合他的性格。陈浩在《中国高等教育》任副总编和总编长达十三年。他撰写的或激情澎湃或尖锐深刻的《中国高等教育》卷首语给许多人留下深刻印象。他出版的文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潮走笔》和《微言评高教》让许多人津津乐道。在这部新作中,他在高等教育思想的海洋中纵横捭阖、挥斥方遒,从大学之道遑论、治校强教省思、思想举要节录、高教改革史说、高教期刊刍议五方面论述,一如他一贯的文风,有深入思考、有家国情怀、犀利泼辣。可以说这是一部为新时代中国大学改革发展鸣道的力作!
关于教育的时代使命和责任,我曾在我牵头撰写的《高等教育强国梦》一书中述说过研究心得:“历史证明,当国家处于生死存亡的极度动荡时期,教育不能救国!现实证明,当国家处于和平建设的发展时期,教育能够兴国!未来将会证明,当国家处于伟大复兴的关键跃升时期,高等教育可以强国!”今天,中国发展迈入了新时代,开启了新征程,建设教育强国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作为从事高等教育工作三十多年的一名老兵我感同身受,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中国高等教育使命神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的含义和分量。
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必须承担着新使命,第一,目标更高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优先发展教育,才能面向新时代、赢得新时代、领跑新时代。因此,高等教育强国要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先行实现,高等教育不是适应新时代的问题,要赢得新时代,最重要的是要有领跑新时代的能力。第二,任务更硬了。十九大报告讲教育的部分有327 个字,内涵丰富,尤其是其中的动词的使用与以往不一样。比如,以前是“把立德树人当作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十九大报告是“落实立德树人”,“当作”是号召,“落实”是目标。以前说“实施素质教育”,十九大报告是“发展素质教育”。我们正要举办第四届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我看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素质教育的新突破。原先素质教育更多地体现在知识层面,如增加人文素养知识,现在我们要把知识、能力、素质揉合在一起。我们要培养学生的“两性”:血性和狼性。血性就是要有家国情怀,狼性就是要有团队精神和敢于冒险、不怕失败。所以,素质教育不是实施的问题,而是发展的问题。以前提“促进教育公平”,十九大报告提“推进教育公平”。以前提“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十九大报告则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第三,需求更迫切。总书记说,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我们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
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开启了新征程。新征程必须有新判断。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我们有如下基本判断:第一,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整体上进入世界中上水平,开始进入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第一方阵。第二,中国高等教育开始与国际高等教育最新发展的潮流包括发展理念、发展标准等同频共振。从20世纪90年代到世纪之交,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一直关注质量,我们关注点主要在发展规模,当时我们与发达国家不同步。现在全世界高等教育最核心的关键词——质量。我们提出的内涵式发展的核心也是质量。世界上高等教育发展的最新理念是“学生中心”,我们也提出了“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中国高等教育无论是在院校评估还是在专业认证中,“学生中心”的理念开始成为共识。在高等教育主流理念上,我们开始与国际同频共振在同一个频道上。第三,中国高等教育与世界高等教育从整体上来说是追赶与超越、借鉴与自主、跟跑与领跑交织交融,有落后的,有跟跑的,个别还有领跑的。比如在创新创业教育,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即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等方面开始领跑。第四,世界高等教育开始认真倾听中国声音、融入中国元素。我们已经开始走出国门,用中国标准评估、认证世界高水平大学。2017年6月,我们到美国参加《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大会。高等教育“富人俱乐部”的成员开始认真倾听中国的理念、中国的经验。
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开创了新局面。新局面必须有新变化。从总体上看,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着以下四个大的变化:第一是地位和作用变了。之前,我们强调更多的是高等教育的基础支撑作用,现在我们要强调高等教育支撑和引领作用并重,而且引领的分量要加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想保持中高速、迈向中高端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最大的红利、最重要的牵引力就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要发挥好这种作用。第二是发展阶段变了。中国高等教育已经从后大众化阶段向普及化阶段迅速迈进。中国高等教育2002 年进入大众化时期,毛入学率达到15%。15年后的今天接近45%,再过两到三年将超过50%。毛入学率50% 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进程的一个新阶段——普及化阶段。中国高等教育只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将完成从大众化向普及化的转变。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意味着高等教育开始成为其国民的基本需求,高等教育开始成为国民职业生涯的“基础教育”。第三是类型结构变了。当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到高级阶段,引领国家发展的一定是多样化的高等教育,而不是单一的“同构化”高等教育。不同类型的学校都可以成为国家队,在人才培养方面尤其如此。第四是环境坐标格局变了。我们的舞台是世界舞台,我们的坐标是国际坐标,我们的格局是全球格局。因此我们不仅要参与国际竞争,我们还要参与国际高等教育治理,参与国际高等教育标准的制定。
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新使命、新判断、新变化决定了跟随模仿发展模式肯定不行,经验发展模式也肯定不适合了,理论指导型发展模式呼之欲出。先进的理念、理论、思想的产生必须有一批有宽广国际视野,又必须对中国发展有深刻把握的高等教育的思想者、研究者,有一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厚重成果,特别是必须有一批痴迷的中国大学改革发展的“问道者”和“鸣道者”。只有形成了这样的局面,中国高等教育这艘巨型航空母舰才能乘风破浪、一往无前,中国大学才能在国际高等教育发展中有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中国大学才能成为人才培养的高地、科技研发的基地、文化发展的策源地。
让中国大学走得更稳一些、跑得更快一些、飞得更高一些!
2018年4月写于大木仓
【作者: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