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宫雪景美翻了! 紫禁城的雪景与展览更配哟~

 观海听涛 2019-02-13

 
 
 

 


故宫雪景美翻了!


紫禁城的雪景与展览更配哟~

春节假期刚过,2月12日,京城终于迎来了一场初雪,朋友圈又开展了一场晒雪大赛,各种雪景美不胜收,可拔得头筹的当属故宫雪景!(摄影 红姐/花园摄区 2月12日)
而恰逢“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 展览正在故宫展出,从1月6日开展以来异常火爆,尤其春节期间甚至到了“一票难求”的程度。(摄影 红姐/花园摄区 2月12日)
据了解,故宫今年春节假日7天的门票早早就被预订一空。展览开展20多天以来,日均参观者超过2万人次。(摄影 红姐/花园摄区 2月12日)
其实不必到现场也可以观赏到故宫里的新年景象,这就随我们记者体验下几百年前大清帝国的皇宫年味儿。这是午门及燕翅楼展厅外用清宫年俗画做装饰。(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1月7日)
展览包括了“祈福迎祥、祭祖行孝、敦亲睦族、勤政亲贤、游艺行乐、欢天喜地”六大主题,一共展出近900件(套)文物,全面展现了清代宫廷过年习俗,是个能看、能听、能闻、能互动并且年味儿十足的展览。游客不仅可以观赏到长长廊庑上悬挂着的各色宫灯,还可以在145家老字号组成的“紫禁城版庙会”中尽情品尝。这是挂有“福寿康宁”字样的展览外景。
(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1月7日)
清代皇帝在每年腊月初一都会动笔写福字,称“开笔书福”。皇帝用专门的“赐福苍生”笔在龙笺上书写福字,其中第一张一定贴在乾清宫,之后所写的福字会贴在其他宫殿,或是赏赐大臣和外藩。这五个福字,分别由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个皇帝亲笔书写。
(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1月7日)
除了“福”字,历代皇帝也会写一些各式春联、春条(春节时贴的用红纸写着吉利话的字条儿)等。 (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1月7日)
紫禁城内的各处大门都张贴了对联和门神做装饰。(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1月7日)
这是西雁翅楼展厅内景。(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1月7日)
这是展出的贺岁吉语组印。(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1月7日)
这是午门展厅内展示的宫灯 。(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1月7日)
午门展厅内的展品,前排中间为金累丝嵌松石葫芦式斋戒牌。(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1月7日)
过年皇帝也要吃“团圆饭”。展览以复原陈列的方式,呈现了宗亲宴上的金龙大宴桌与宗亲宴桌,宴桌摆放参照了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膳档的记载,动用文物超过100件,十分壮观。(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1月7日)
清宫宗亲宴展示。后方为缎绣龙纹狐皮后妃龙袍。(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1月7日)
金瓯永固杯。(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1月7日)
午门展览大厅中展出的紫禁城迎新吉祥礼物。(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1月7日)
宫里还有“新年音乐会”,展览展出了古代最高规格的皇家乐团——中和韶乐。这是参观者在午门展厅观看展出的编钟、编磬等乐器。(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1月7日)
参观者在西雁翅楼展厅参观。(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1月7日)
乾清宫的丹陛(古代宫殿门前台阶中间镶嵌的那块长方形大石头)上竖立起的高大宫灯,是故宫首次复原了消失近200年的“天灯”和“万寿灯”。(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1月7日)
此次展览让观众在熟悉的历史场景中,亲切地感受到文物的温度,感受到千百年以来中国人对新年的祈愿、对祖国的祝福、对生活的希望。展览截止到4月7日,现场还有许多数字沉浸式体验,大家可以错峰观赏哦~(摄影 红姐/花园摄区 2月12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