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对比 2019年开年以来,一个怀旧话题频频进入大家的视野, “十年对比挑战” 一时间,社会各界大V纷纷参与进来 十年,有的种子长成参天大树 也有人祭出了自己的回忆杀
这股浪潮也传播到了海外,许多人玩的不亦乐乎
然而对于有着3500年建城史的武汉来说, 十年的时间显得有些短促
但是,如果把这个时间拉长到百年, 你就会看到一个完全陌生的武汉。 接下来,就请跟着柒月,穿过百年的烟云, 回眸1909与1919, 去见证那些或堙没在历史岁月中, 或依然对今天的我们影响深远的江城故事。 沧海巨变 1909年2月到6月,美国地质学家张伯林花费5个月时间,完成了一场途径香港、两广、长江流域以及北方多地的穿越中国之旅,拍摄了大量的图片,其中在武汉拍摄的数十张照片给我们呈现了百年前武汉的真实面貌。 汉口江边 张伯林1909年摄 上面的两张图都是拍摄的汉口江边,从中可见,当时的人们出行,主要还是依靠着两条腿走路,只有有钱人或者赶上急事才会坐上下图这样的人力车。
汉口俄租界 张伯林1909年摄 作为被长江穿城而过的城市,百年前的武汉想要过个江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众所周知,作为万里长江上第一桥的武汉长江大桥在几十年后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在百年前的武汉,想要越过长江,不得不坐着小船,常常会有性命之虞。 汉口附近扬子江上的帆船 张伯林1909年摄 那时候,想要出趟远门更是不容易,1909年1月,清政府几经周折才还清了已经运营3年多京汉铁路借款,从列强手中收回了京汉铁路管理权。而南下广东的徐家棚车站更是在10年之后的1919年才开始修建,一条粤汉铁路整整修了36年。 ![]() 大智门车站历史图片 ![]() 1919年修建的徐家棚车站历史图片 如今,百年过去,汽车早已成为了武汉家庭的标配;地铁四通八达;十几座大桥横跨于长江、汉江两岸;轮渡、巨轮早已屡见不鲜;三大火车站,高铁飞驰;天河机场,飞机翱翔…无论多远的距离都可以到达,百年对比,无疑于沧海巨变。
![]() 武汉站 如果说百年间,交通发了巨变,那么武汉在“住”上的变化似乎不逊色。 在张伯林的镜头中,记录了百年前许多人住房的真实状态。除了极少数富人外,大多数人的住宅可以说是极为简陋。
![]() ![]() 汉口郊区 张伯林1909年摄 上面的两张图片拍摄于当时的汉口郊区,可以看到当时的贫民居住的可谓十分简陋,甚至不能发挥挡风遮雨的基本需求。居住在城里的平民住所也没有好到哪里去,下图是张伯林拍摄的位于汉口核心区的伦敦使馆背后的房子,依然显得简陋。
![]() 汉口伦敦使馆背后的房子 张伯林1909年摄 如今,百年之后,武汉的住房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市容也在一天天的变好,短短百年,沧海巨变!
![]()
痛失巨擘
如果说,过去的一年给许多中国人留下印象最深的无疑是我们送走了许多我们熟悉的杰出人物,而也许是历史的巧合,百年前,两位对如今的武汉影响深远的人物相隔十年,相继故去,武汉痛失巨擘!
![]() 张之洞全家福 1909年,张之洞去世。对于武汉这座城来说,张之洞在近代史上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为过,任湖广总督十九年,他兴修了中国第一家由国家控制的钢企汉阳铁厂,清朝实力最强的现代化军工企业汉阳兵工厂。 另外,张之洞还创办了湖北织布局、湖北纺纱局等(当时的)现代化企业。
![]() 汉阳铁厂 张伯林1909年摄 张之洞还不遗余力、不计成本的兴办教育。现在的武汉,百年以上历史的大学就有5家,张之洞创办了其中4家,著名的武汉大学(自强学堂)、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农务学堂)、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工艺学堂)、武汉科技大学(湖北工艺学堂)。现在的武汉是全国有名的大学城,高教重镇,这其中不知道有多少张之洞的心血。
![]() 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高等专门学堂 而十年之后,1919年,詹天佑在武汉去世。詹天佑在人生事业的最高峰时来到湖北,主持修建粤汉铁路、川汉铁路,并将人生最后的7年时光留在了武汉。
![]() 詹天佑故居 在如今的汉口洞庭街65号,这幢两层的灰色小楼,就是詹天佑故居博物馆,是当年他亲自设计监造的。 ![]() 武汉长江大桥 在这里,他完成了很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大事”,主持修筑修建了粤汉铁路武长段(武汉—长沙)、川汉铁路汉宜段(武汉—宜昌)以及粤汉铁路的专用码头——粤汉码头;还设计武汉最早的长江大桥结构图。
![]() 虽然他们已经逝去百年,但是我相信,看到如今武汉的迅速发展,两位巨擘肯定无比欣慰。
留存至今 虽然已经过去了百年,但是1909年与1919年的许多事情依然留存于世间,成为那个时代与如今的共同记忆。
![]() 修建中的汉口水塔 张伯林1909年摄 汉口水塔建成于1909年,它与同时修建的宗关水厂一起,使武汉成为了全国继上海、广州、天津之后第四个用上自来水的城市。
![]() 如今的汉口水塔 从它落成之日开始,这里就成为了汉口的重要标志之一,作家方方曾在她的《汉口的沧桑往事》里用“江北的桅杆”形容汉口水塔,作家池莉更是将小说《她的城》故事的发生地放在了水塔街。如今,汉口水塔已不再承担供水、火情瞭望之职,但在武汉人的心中依然是重要的城市地标,承载了几代人的历史记忆。 ![]() 10年后,1919年5月29日,相距不算远的民众乐园闪亮登场。虽然后来的它几更其名,不过对于武汉人来说,民众乐园依然是它最好记也最贴切的名字。只要提起它,人们就有说不完的话题,它也成为了武汉人的集体记忆。 如今的新民众乐园 同样建成于1919年的汉润里,历经百年的沧桑,依然留存于此,成为了典型的武汉石库门里份乃至武汉里分的代表之一,明明置身喧嚣闹市,却自带一份古朴与雅致。
![]() 走入其间,红砖清水墙的淡雅洋气,配上木头的呼吸质感,仿佛可以让人触摸到百年前的气息。
![]() 百年对比,对比的是变化,收获的是对这座城市更多的热爱!“一个忘记历史的城市是一个倒退的城市”,但是“只记得历史的城市是一个注定失败的城市”。百年已过,我们大武汉取得了沧海桑田般的发展,而接下来的无数个百年,需要如今的我们共同去创造。 文字 :柒月 排版 :柒月 图片: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