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折山水一折诗,山水随诗入画屏。中国山水总是赋于更多的人文色彩,譬如中国山水画以山水为描写对象,乃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源远流长,在国画三大流系中,位居榜首,花鸟、人物次之。三尺绢丝,一方素笺,醇醪的墨香四溢,皴擦点染,濡写勾画,收无限于尺寸。其意趣发乎胸臆之中,流乎毫尖之上,溢乎纸绢之外,神韵无穷。我想,这其中绝不仅仅是艺术的魅力,更多的是山水之灵气和精神使然吧?无怪乎厅堂楼阁也好,茅蓬陋室也罢,只需一幅墨迹横陈,则山光水影泉林、野趣立见。 山可樵,水可渔。渔樵之乐原在山水之间也。即便渔父樵夫也会因沾染了山水之灵气,终年浸淫于山水之间而成为拥有“无价之清风、有声之书画”的富翁。而也恰恰是我国春秋时代,惟有一介樵夫钟子期,才能听懂当朝名相俞伯牙的“巍巍乎志在高山,汤汤乎志在流水”。——知音子期赏,弦断有谁听!那荒山孤冢前的千古一摔,八音决裂,又演绎出人间多少流水高山的故事? 山水,更可上升为心灵之屏障。古有谪官隐者,迁客骚人,今有寻幽百姓,墨客文人,谁不钟情于山水,惟有山光水影才能够涵容所有的客思愁旅抑或闲情逸志、沉浮荣辱抑或进退悲欢。一切境遇或情感,都能在这里变得真实而平淡,最终归于宁静和淡泊。 也曾倾心地作了几次山水游,既有名山大川,也有些无名山水,虽然寥寥可数,倒也弥足自珍。华夏的山水多不可数,譬如黄山的奇,华山的险,峨嵋的秀,青城的幽,三清的道场,普陀的佛境,三峡的神秀,桂林的婉约,潇湘的诗情,新安的画意……若能有幸一一拜谒,也算是人生无上之快事了! 【此文来源网络】 峰峦叠嶂起云烟, 雾锁霜花染秋山。 七彩幻景仙人醉, 枫林幽深一桃源。 ![]() 雨后青山碧水流, 峰峦叠嶂写情眸。 春风吹拂千重景, 迷雾高天放眼收。 ![]() 翠满松浓曲径幽, 风吹红树凤回头。 秋山有诗长流水, 万壑千山放歌喉。
江山如画 雨意如诗 ![]() 绿叶无尘水清清, 远山黛色雾沉沉。 留得白鹭伴细雨, 碧野晨风布谷声。 眠沙卧水自成群, 曲颈相依听雨声。 风卷落叶东流去, 霜染橙黄一色新。 ![]() 细雨绵绵润芳华, 柔风轻拂绽繁花。 水流潺潺惊白鹭, 淡雾迷茫远山斜。 一抹浅黄皆秋意, 风拂落叶荡涟漪。 几树梧桐雨作伴, 三两扁舟鸬鹚栖。 霜染素羽弄轻寒, 泼墨秋山迹未干。 长空鹭啼远影瘦, 川江有诗雨如烟。 多情红枫散香气, 得意清风拂松冠。 回首丛林红树老, 巍巍峻岭白云残。 我画细雨润蜀山, 横抹浓墨竖涂胭。 桃红李白风传信, 春江水暖鹅鸭欢。 江南江北花似锦, 纸上乾坤色未干。 挥毫施展雕虫技, 明朝闹市换酒钱。 ![]() 霜染翠竹雾绕枫, 脉脉心事寄飞鸿。 清清浮云带新月, 隔岸村落静谧中。 ![]() 岷江夕照放渔歌, 秋山红叶映清波。 蓑笠畅吟丰收曲, 满江鱼虾鸬鹚乐。 天鹅双双戏清波, 红叶秋水鲤鱼乐。 白鹭鸣啼争高树, 满目霜花七色和。 ![]() 风拂繁花迷人眼, 晴空万里话桃园。 飞鸟鸣啼争暖树, 白鹭嬉戏碧波间。 ![]() 苍松托起枫叶红, 傲迎寒霜自从容。 时光又染千重景, 碧潭灵鹅伴秋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