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男人而言,女人这个好东西是跨国界的 ——读《郭沫若的婚姻》有感二

 昵称4705243 2019-02-13


  此文前,对《新快报》20111229日刊载的《郭沫若的婚姻》发出感慨(感叹一):对于女人而言,再好的男人也不是好东西(见昨日微信公众号发文)这一感叹之后,萦思于郭沫若的三任妻子的种种不幸之中,正是这些女人悲楚万端的遭遇,恍若听到女人的瑰丽琴弦,不得不又产生如此这般的感慨:对于男人而言,女人这个好东西是跨国界的。

 

     郭沫若的第一位妻子,被父母包办,穷其一生,与郭沫若只度过5天的婚姻时光,接下来独守空房68年,替郭沫若侍候父母,给郭家及背叛了她的丈夫留下清名。历经辛亥革命到人民解放的妇女翻身的里程,她除了封建思想的束缚外,恐怕与她尊重和相恋丈夫的取舍有关。郭沫若对与她的婚姻的态度是:离掉张氏,我思想没那么新;二女同居,我思想没那么旧。不新不旧,只好这么过下去。这么过下去,就是她一个人独守空房过下去,沫若不与她离婚,她就不能改嫁。她这样做,对男人而言,是充斥着情感的付出和无尽的哀伤。

 

      这是中华女人的凄美与崇高,是中国女人是好东西的例证。郭沫若的婚姻不仅仅只是验证了我国女性之好,还验证了女人这个好东西是跨国界的。

 

       这就要拿他的第二任妻子来举例了。他的第二任妻子不是国人,而是东洋人——日本姑娘佐藤富子。她是贵族之后,其父母不同意她与东亚病夫之子结婚。但她毅然断绝了与父母、家族的关系,与异国他乡来的男学生生活在一起,历经21年的贫困磨难,为郭沫若生儿育女。1927128日晚上,在上海正受通缉的郭沫若突发重疾,生命垂危,是她不顾惜自己正患着慢性肾脏炎的病体,把郭沫若送进一家日本医师开的私人医院,悉心照料,才使郭沫若逃过人生的这次双重劫难。抗战时期,因郭沫若回国参加抗日,她被日本当局三次关押。抗战结束,她放弃日本国籍来到中国,成为一名中国人。然而,早在抗战初期的1939年,郭沫若已经与第三任妻子结婚了。于是,她归来中国之家的一切愿望成为泡影,但是,在郭老垂暮之年卧榻病床的时候,她仍去看望,其情感人之深,无以言说。

 

      这是一个日本女人,为了心中那份对男人的情,生活中一切该忍受的都忍受了,而且还不惜叛国,连祖宗和祖国都不要了。女人对男人的这份真情,切切实实达到了跨国界、无国界的至高无上的境界了。

 

      对男人的痴情,正是女人的伟大。正是女人这种伟大,才使部落融合成民族,多民族融合成国家,多国家终有一日融合成一个地球村。人类历史是从以女性为主的母系社会开始的,母系,即女系,是人类社会得以发端和延续的因由所在。就拿郭沫若先生的10个子女来看,都是他的女人们拉扯大的。假如,他的女人们都像他一样的闹腾,子女们能否成活就很难说了。


    女人,与男人相较,不光在一个国家是好东西,而且还是跨国界的好东西!世间的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源于女人这种好东西!

 (首发于新浪博客20122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