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无度,节后调整从清肠着手 春节期间美食佳肴、杯酒畅饮,难免忘记要节制,而饮食过量消化系统早已超载,这时肠胃最先发起抗议。不过随着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在节后有不少朋友已经进入到了自我调整状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从“清肠”着手。肠道堪称假期里最油腻、最“脏”的器官,胡吃海塞、大鱼大肉的高蛋白饮食,会让你的肠道不堪重负。 小星提示:维生素B有助于调节神经功能、帮助消化、消除疲劳,所以节后可适当补充复合维生素B,还可有助清理节日期间的“累赘”。 节后清肠“悠”着点 误区1:快速清肠不可取 年轻人认为不吃任何食物“快速清肠”就能把身段“打回原形”,其实不然。节日里口无禁忌、节后清肠瘦身,中医脾胃专家认为这么做容易引发胃痛、胃胀气、困倦等脾胃不适之症。 不吃东西容易引发胃痛、胃胀、泛酸、困倦等症状,特别是脾胃虚弱者,若有胃溃疡,可因胃中无食物而出现胃粘膜磨擦引起的胃出血。另外,糖尿病患者可出现头晕、四肢颤抖等低血糖症状。 所以,快速清肠这个做法是不可取的。 误区2:这些“清肠法”反伤肠胃 有些人假期一过,就开始了“清肠”计划。有些清肠法,会给本就疲惫不堪的肠胃增加更大的负担。 清肠即要排便,但排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讲究“先来后到”,代谢早、积累时间长的垃圾会先排出体外。 另外,有害和有益细菌会在肠道内和平共处,达到一个平衡状态。若没有这些细菌,消化、分解就无法进行。过度清肠,反而会打破平衡,引起很多消化道疾患。 小星提示您:只要每天能正常排便,节后只需注意调整饮食、适量运动即可,不建议通过节食、大量喝水或服用保健品来“清肠”。 接下来,开始你的清肠计划 1、节后清肠以清淡为主 连续多天的美酒佳肴让胃肠承受了太多的负担。假期过后的你是否也要进入到“素食”“清肠”的行列? 在此小星提醒您:节后清肠应以清淡为主合理搭配、避开饮食误区。 节后由大量进食油腻、高脂肪、高热量食物而全面改变成“粗粮、素菜”。而实际上,荤、素这两个方面并不是对立的,单单偏重哪一方,都会阻碍人体所需营养的正常吸收。 有关医学资料表明,“以素为主”的膳食会造成新一轮营养失衡,特别是动物食品里富含的B族维生素、部分微量元素、优质蛋白、必需脂肪酸等摄入不足。因此,最重要的是调整“荤、素”的实用比例。 清肠对策一 小星建议:节后几天的主食依然可以谷类粗粮为主,多喝粥和汤,这些汤汤水水都具有良好的“清火”作用,让胃肠道得以必要的休息调整。而且由于春节期间摄入的膳食纤维比较少,应多吃新鲜的蔬菜,少吃肉,以补充足够的纤维素。 2、油腻食物吃多了 来碗杂粮饭 假日里美食不断,很难控制摄入食物的种类和数量,吃进去大量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 如果休闲娱乐后再吃个宵夜,本就疲惫不堪的消化系统,要继续工作到凌晨以后,胃口再好的人,也会食欲不振,肠胃不舒服。 清肠对策二
3、多吃不动发胖了,三餐调时间 都说“每逢佳节胖三斤”,酒足饭饱了,又总是久坐不动,能不增肥吗?节日里,不仅暴饮暴食是常事,吃饭还很难按时按点,饮食习惯完全被打乱了。 清肠对策三
4、吃的上火了,来点水果吧 节日吃的美食油腻较重,或甜品较多,容易引起便秘、肚胀或引发腹泻,口舌生疮、牙龈出血、嘴角起泡...身体冒“火气”。 要调整节日里失衡的消化功能,水果是相当有效的。这两天不妨多喝几杯橙汁、多吃点水果,不但爽口,还能平衡消化功能。 另外,在减少糖果、甜点、油腻食品摄入的同时多喝水,尤其是多喝开水,这样可以加快胃肠道的新陈代谢,减轻大量肉类食物和酒对肝脏的危害。 茶水、金银花、菊花泡水喝,同样也可以祛火、清除胃肠道的油腻,使胃肠道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 清肠对策四
节后科学清肠做到“六个一,两个三” “六个一”是指: 一定量的主食(成年男性5两以上,成年女性4两以上) 一袋牛奶(250毫升) 一个鸡蛋 一斤蔬菜 一两豆类制品 一个水果(两餐之间食用) “两个三”是指: 3两瘦肉和3勺油脂 不要认为这些“荤食”会加重胃肠负担,相反,作为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它们是每日饮食中不可缺少的,但应避免油炸食物、肥肉和动物内脏。 此外,有人节日期间饮食规律可能被打破,那么,节后逐渐恢复到“定时、定点、定量”用餐习惯也很重要。 北京丰台医星中西医结合医院 无假日医院|医保定点|专科医院|无需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