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中的4个字,被萧峰领悟,最终成就了天下第一掌法

 我最喜爱的宝库 2019-02-13

金庸先生写武侠,常常强调一个“悟”字,比如他人生第一部作品《书剑恩仇录》中,就让这个“悟”字初露锋芒。小说里的陈家洛虽然是一流高手,但距离超一流还有差距,他就屡次在火手判官张召重的手下吃亏,后来闯少林的时候遇到天境禅师,第一招就“震得左膀隐隐作痛”,拼尽全力也只是勉强接下他的三招。

而陈家洛真正的武功大成,就是靠了一个“悟”字,当时在古城之中,他从捡到的书中领悟了《庄子》“庖丁解牛”那一篇的奥妙,由此而创出“庖丁解牛拳”,配合音律节奏出拳,“犹如行云流水,进退趋止,莫不中节”。以此拳法和张召重相斗,只百余招就打得张召重满头大汗。后来闯少林的时候,他接完天境禅师三招,听到寺庙钟声,配合钟声出拳,这才又斗了四十多招。

由此可知,一个“悟”字,陈家洛只因为领悟了“庖丁解牛”中的道理,运用到了拳法之上,直接从一个一流高手晋级为超一流高手。而金老喜欢把中国古代的易经八卦等传统文学运用到作品之中,比如段誉的“凌波微步”是从曹植的《洛神赋》演化而来,又加入了易经八卦的方位,竟然成为一门轻功闪避的绝学。而金老的书中也有多处运用已经八卦、五行生克等等道理。

比如《神雕英雄传》里面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的名字,都符合五行生克,正如一灯为火,洪七公曾说过“南火克西金”,一灯的一阳指就克欧阳锋的“金”,欧阳锋名字里就有金字旁,说话也有金石之声,用的也是一把铁筝,这都和“金有关”。

而金老笔下的一门绝学,就是萧峰对《易经》中的4个字领悟而来。

这就是萧峰所使,后来传到洪七公、郭靖手里的降龙十八掌。《射雕英雄传》中洪七公传授郭靖降龙十八掌的时候曾说 ,这路掌法曾是二十八掌,后来经两位前辈高手加以改进,去芜存菁,成为十八掌。而掌法中的许多精妙之处,也被这位前辈高人加以领悟演变,使得威力更胜。

在新修版里面,萧峰此时所使的是“降龙廿八掌”,也就是二十八掌的意思。而洪七公口中改进降龙十八掌的两位前辈高人,就是萧峰和虚竹,实际上是以萧峰改进为主,传授虚竹传承为辅。为何说是萧峰领悟的而不是萧峰之前的人领悟的呢?大家都知道萧峰的恩师汪剑通也曾经会降龙廿八掌,结果他随同“带头大哥”玄慈以及几十位江湖豪杰一起,被萧远山打得屁滚尿流。如果汪剑通的降龙廿八掌和萧峰的实力相当,他一人能缠斗萧远山,那其他人一拥而上,胜负已分。

洪七公传功郭靖时曾说,降龙十八掌的“亢龙有悔”,原意是指高空中飞翔的龙,其实已经有了下降的趋势,暗喻物极必反的道理。而此时洪七公传授郭靖时说道

“掌法的精要不在“亢”字而在“悔”字。倘若只求刚猛狠辣,亢奋凌厉,只要有几百斤蛮力,谁都会使了。”“因此有发必须有收。打出去的力道有十分,留在自身的力道却还有二十分。哪一天你领会到了这‘悔’的味道,就算是学会了三成。”

由此可见,正是萧峰对这“亢龙有悔”四个字的领悟,将其衍生到了全套掌法之中,才有了降龙十八掌在他手里发扬光大,成为其师父汪剑通所远远达不到的境界,由此,这才成就天下第一掌法的威名。

内容来自腾讯新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