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春走基层】开山岛迎来新一代守岛人

 昵称m5Gu5 2019-02-13

一段时间以来,开山岛民兵哨所所长王继才和妻子王仕花32年如一日,以海岛为家、默默坚守的事迹感动了千家万户。王继才走了,许多人在怀念他的同时,也牵挂着开山岛,如今,众多继任者接过他手中的钢枪,成为了新一代的守岛人。



开山岛,位于我国黄海前哨,34°31'46.50'北纬 119°52'17.25'东经灌河口外9.5公里处,面积仅0.013平方公里,岛上无人无电无淡水,野草丛生,海风呼啸,人迹罕至。归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管辖,是一个国防战略岛。1939年,日军攻占灌河南岸,就是以此为跳板,地理位置对于海防国防十分重要。


王继才、王仕花夫妇从1986年7月15日起,为国守岛三十二年。2018年7月王继才去世后,王仕花成为民兵哨所荣誉所长。



▶ 家就是岛  岛就是国


开山岛并不大,巡岛一圈也就15分钟左右,但一路台阶上上下下,走下来并不轻松。就是这样一条崎岖的巡岛之路,王继才夫妇不知道走了多少遍。小路两旁,紫色的喇叭花随处可见,嶙峋的山岩间,挺拔的绿树郁郁葱葱,这些都是王继才亲手种下的。

十年树木,可在开山岛上种树,难度却不止十年。上岛第一年,王继才和妻子种下100多棵白杨,全死了;第二年种下50多棵槐树,无一存活;第三年,一斤多的苦楝树种子,只长出一棵小树苗。小树苗不容易成活,夫妻俩是挖了又栽,栽了又种,终于让苦楝树在岛上扎下了根,现在的开山岛已变为一座“绿岛”。不过,小岛的自然条件依旧恶劣,没有补给的日子里,一口水窖就是岛上唯一的淡水来源。

比起生活条件的艰苦,岛上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寂寞。在没有渔民上岛、没有电视的日子里,夫妻俩不是听收音机,就是种种树、养养狗。

王继才和王仕花就这样在开山岛扎下了根。守岛这些年,夫妻俩每天早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升国旗,一人当升旗手,一人当护旗兵,无论刮风下雨,从未间断。岛上风大湿度大、阳光强烈,国旗一旦褪色破损,王继才就会立即换上新的。前前后后,开山岛一共使用过200多面国旗。

海风烈烈,波涛阵阵,无言的开山岛见证了一万多次国旗的升起,也见证了王继才夫妻俩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人生。如今,开山岛上再也看不到他们二人共同升旗的身影,但每一天的升旗却成为这个小岛最庄严的仪式被传承下来。


▲【我和我的祖国 国庆节特别节目】家就是岛 岛就是国



32年来,开山岛的每一天都是从升旗开始,没有音乐,却格外庄严。

每次升旗后,胡品刚都要带着郭路和张奥进行队列训练,虽说只有三个人,但他说民兵也是兵,精气神儿必须有。

王继才去世后,连云港灌云县向全县招募长期守岛志愿者,有近千人自愿报名。2018年9月25日,首批10名志愿者宣誓加入开山岛民兵哨所,采取分组轮流值守的方式,3人一组,每半个月进行离岛补休,为期一年。

“石多水土少,台风四季扰;飞鸟不做窝,渔民不上岛。”就是开山岛的真实写照。岛上除了几排旧营房,就是光秃秃的乱石,二十分钟就能把岛转个遍,生活枯燥而寂寞。

郭路在宿舍门口拿着手机寻找信号,想和妻子聊一会儿,看看孩子。因为要守岛,还要兼顾本职工作,他现在每月只有两天能回去。

不是亲身体验,很难想象守岛的艰苦,由于岛上没有淡水,饮用水要从岸上补给,生活用水只能依靠水窖积攒下来的雨水。去年九月,第一批换岗民兵上岛后,对原来的厨房和宿舍进行了整修。

有船来,对三个人来说是件高兴事儿,哨长汪海建和妻子带来了过节期间的补给,同船的还有电网的师傅们。这些年,岛上设施不断改善,有了新码头、电和移动4G基站。1月17日,开山岛风光储互补智能微电网项目一期工程成功启用,10千瓦光伏发电系统和容量为57千瓦时的储能系统,可以为岛上每天提供30-50度电,足够三个人冬季取暖、照明、通讯等用电需求。

今天的午饭由汪大嫂一人包办,只要有空,她就会上岛给大家做做饭,改善一下伙食。平时只有三个男人的厨房也因为嫂子的到来,多了几分家的温暖。

夜晚的开山岛,海浪击打着礁石,诉说着寂寞;月亮挂在半空,满天的星斗清晰可见。黑暗中,高处的灯塔一如往常,为海上的渔船指引航向…

这一处处海滩,一节节石梯,无不留下王继才平凡而坚实的印迹,岛虽小,也是国,国安则家安。

如今,小岛上景色依旧,红色的国旗、白色的灯塔,灰色的岩石,接过王继才精神接力棒的新一代守岛人,继续每天升旗、巡逻,与孤独相伴,坚守着这0.013平方公里的宁静。



记者:林琳  李弘非  杨永峰

编辑:马晓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