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舌 多彩的糖果 清代光绪年间,红石镇出了一位捕鸟奇人,随捉随卖,鸟贩们常到他那儿购鸟,可整个买卖过程却从未说一句话,为何?原来这位捕鸟人是个大舌。 大舌是当地方言,意指那些说话含糊不清的人。大舌是个孤儿,姓訚,因说话不清,受尽嘲笑与欺凌。后来一位捕鸟人见其可怜,就收他为徒,教会他捕鸟的技艺。出师后,大舌就只管捕鸟,售鸟则由师傅出面。 十几年后,师傅去世,大舌只好亲自售鸟,因他说话不清,闹了许多笑话。那些刁钻的鸟贩欺他说话不清,常把价格一压再压,几乎白送。比如,他费了很大的劲说出“一千”,可镇上的鸟贩黄螺堂却只给他一文铜钱,还振振有词,“你说的明明是‘一钱’,怎么出尔反尔?拿着!你如果反悔,小心我到衙门去告你欺诈!”大舌想,到了衙门他更有口难辩,就只好吃下这哑巴亏。 黄螺堂从大舌那儿“购”了鸟儿后,就一笼一笼地用木船顺西江运到广州贩卖,很是赚了一笔。黄家很快成了红石镇的大户。黄螺堂后来给知县送了一笔钱,知县就通过关系,为黄螺堂的儿子在陆军部谋了一份差事。黄螺堂因“朝中有人”,后来就不再做鸟贩,而是拉起了团练,当起了团总。 镇上一位私塾先生见鸟贩不像话,就帮大舌想了个办法:用羽毛标明鸟价——红羽毛表示千位,黄羽毛表示百位,黑羽毛表示十位,白羽毛表示个位。比如,一只鸟笼前插着一根红羽毛,三根黄羽毛,五根黑羽毛,七根白羽毛,就表示此鸟卖一千三百五十七吊钱。 这方法既能让鸟贩知道鸟价又不用说话,大舌高兴得握住私塾先生的手,叽哩咕噜地说了一通感谢的话。私塾先生叹了口气,帮大舌写了张告示贴在店内,说明各色羽毛所表示的意思,最后强调说,“照色付款,恕不二价,谢谢合作”。这一招果然很灵。鸟贩无法再欺大舌说话不清而趁机压价了。可后来大舌发现,插在鸟笼前的红色羽毛经常不翼而飞,明明刚才还在的,可鸟贩付钱时却不见了。不过这难不倒大舌,他把各色羽毛系到一根细线上,之后悬到鸟笼里面。这样,羽毛就只能看而不能伸手去偷了。 如此几年之后,大舌小有积蓄,就娶了镇子附近一位同样大舌的女子为妻。依大舌的积蓄,娶个说话正常的女子都不成问题,那他为何偏要娶个大舌的女子?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大舌经常到那个村子捕鸟,认得那个女子,两人还说过话。那女子虽长得漂亮,可因为说话不清,没哪个小伙子愿意娶她,只能嫁眼瞎耳聋的老光棍之类,所以大舌就托媒把她娶了过来;另外,大舌跟正常人交流很困难,可大舌跟大舌之间交流却畅通无阻,默契异常。两人结婚后,人们经常看到大舌夫妻叽哩咕噜,文不加点,脸上的表情不断变化,两人达成一致意见后,就分头各干各的事情。一年后,他们的儿子出生了。 夫妻俩希望儿子说话正常,谁知儿子后来说话比他们还大舌!因为这个缘故,后来人们就把儿子叫大舌,把父亲叫老訚,因为上了年纪,再叫外号不好。这里所说的奇人大舌,就是指那个儿子。 大舌因说话严重不清,跟父母交流都很困难,就不爱跟人说话,而是整天呆在鸟店里与鸟为伴,闷时就把鸟笼提到桌子上,大眼看小眼地跟笼子里的鸟儿说话,他咕噜几句,鸟儿啾啾两声,高兴时还跳跃几下,拍拍翅膀,人鸟不亦乐乎。时间长了,人们就说,“这孩子不但大舌,看来脑子也有问题。”父母听后,就叹了口气,但他们因忙于生计,无暇照管儿子,只好继续让他呆在鸟店里与鸟儿为伴。老訚想,等儿子满了十二岁后就教他学会捕鸟技艺,让他将来能混口饭吃,养活自己。 老訚捕鸟主要用网。那网长六丈,高四丈,用白色马尾鬃结成,很有弹性,网眼跟酒杯一般大小,相互之间是可以活动的活扣,鸟儿一旦撞到上面,翅膀和脚就会被挂在网上下不来,鸟儿越挣脱,活扣就拴得越紧,鸟儿也就越难挣脱。看到哪儿经常有鸟儿出没,老訚夫妇就用两根长长的竹篙把网竖在哪儿。在天空的背景下,那网几乎看不到,仿佛不存在一般。人眼看尚且如此,鸟眼看就更不必说了,所以老訚一把网竖起来,就有鸟儿接二连三撞地撞到网上。老訚夫妇就连忙上前把鸟儿捉住,放到笼子里。 撞到网上的鸟儿,什么都有,但老訚夫妇只要观赏鸟,不是观赏鸟他们就放掉。有人说他们笨,“不是观赏鸟,你们可以捉回家去吃肉呀。”但老訚夫妇认为,鸟儿养活了他们,他们还去吃它们的肉,于心何忍?老訚夫妇捕捉的观赏鸟,有外型美观的黄鹂、翡翠、戴胜、交嘴雀、太平鸟、绣眼鸟,有叫声悦耳的画眉、百灵、云雀、白头鹎、相思鸟、红点颏、蓝点颏、红嘴蓝鹊,有善斗的鹊鸲、鹌鹑、棕头雅雀,有经训练后会表演杂技的黄雀、燕雀、金翅雀、朱顶雀、白腰文鸟,有会模仿人类说话的鹦鹉、八哥、鹩哥。其中,最畅销的是最会学舌的鹩哥。 在大舌十二岁那年春天,镇团总黄螺堂说他想要一只极品鹩哥,叫老訚夫妇去捉。老訚很为难,他费劲地说,“大盹,冬大(大人,风大)。”黄螺堂故意学老訚的腔调说,“杜胆,杜捉堆歹,得笛帝问!(不管,不捉回来,唯你是问!)” 老訚夫妇没法,只好冒险到常有鹩哥出没的大容山鹞鹰崖去张网捕捉。老訚夫妇用竹竿把网在鹞鹰崖上竖好后不久,就有几只鹩哥撞到了网上。老訚夫妇连忙上前去捉,因为如果捉晚了,鹩哥挣扎得越久,羽毛就会越凌乱,就离极品越远,如果它们把脚挣扎瘸了,黄团总不要了他们的命? 老訚夫妇才把一只鹩哥捉到笼子里,就呼地刮来了一阵更猛烈的风,吹得两人几乎都站不稳。这时,几只巨大凶猛的雕鸮随风从云端俯冲下来,去袭击那几只正在网上挣扎的鹩哥。老訚大喊一声“杜倒(不好)”!可是晚了,雕鸮从两边把网撞倒后,就在惯性的作用下顶着网朝悬崖箭去,网把老訚夫妇掼倒,一下子将他们裹下了高高的悬崖! 几天后,当人们在峡谷底下找到老訚夫妇时,两人已被山上的猛禽啄得只剩下一副骨架。 大舌还没学会捕鸟技艺,父母就双双辞世,他以后的日子怎么办?过来照看大舌的外祖父忧心忡忡地想。大舌看出外祖父的心思后,就对他叽哩咕噜了一阵。见外祖父没听懂,大舌就站到鸟店前的桌子上,对着天空学起了画眉叫,维妙维肖,仿佛一只公画眉在呼朋引类。一会儿,一只漂亮的画眉飞到了大舌的手掌上!大舌把画眉交给外祖父后,又学鹩哥叫,一会儿,一只毛色很好的鹩哥飞到了他的肩膀上!大舌把鹩哥交给外祖父后,又学起难度很大的百灵叫,一会儿,一只百灵轻捷地飞到了他的头顶上……不到一上午,大舌就把店里所有的鸟儿的鸣叫声挨个学了一遍,唤了一遍,而且都捉了一只…… 外祖父见外孙竟会唤鸟术,惊喜异常,外孙日后的生活有着落了,“天无绝人之路啊,”外祖父跪下来,朝高高的大容山磕了几下头,之后爬起来,跑到街上告诉人们他外孙会唤鸟术。许多人都不相信,纷纷涌到訚家院子里看,看后才相信这是真的。 此后,在私塾先生的建议下,大舌就靠表演唤鸟术和出售观赏鸟为生。每次表演唤鸟术都在訚家的院子里进行,收费一文铜钱。到了后来,大舌干脆把店里所有的鸟儿放掉,鸟贩前来购鸟时,要什么鸟,他就直接唤什么鸟。这样以天地为笼,可以省却一大笔饲养费。 不过,大舌对那只父母用生命捉来的鹩哥却舍不得放,因为那只鹩哥很聪明,不论是人类语言还是音乐歌曲,只要它听了一遍,就能一点儿不差地重复出来,仿佛一只质地优良的录音机。大舌把它叫做鹩哥王。让鹩哥王表演各种节目也是大舌的收入来源之一。 光绪三十三年,黄螺堂的儿子黄榄侧从陆军部回来探亲,黄螺堂就把大舌有一只神奇鹩哥的事情跟儿子说了。黄榄侧眼睛一亮,“真有这么神奇?如此神奇的东西怎能让它埋没在一个大舌的手里?我们想办法把它弄来献给皇上,如果龙颜大悦,我们何愁不连升三级?”黄螺堂说,“吾儿所说极是。只是我几次想买,可大舌就是死活不卖,又不好强抢,毕竟他父母为捉鸟双双摔死了。”黄榄侧说,“我有一计,保管让他拱手相送。” 第二天,黄榄侧来到訚家院子观看了大舌的唤鸟绝技后,拍手叫好,之后他问,“听说你有一只鹩哥王,可否拿出一看?”大舌点点头,一阵叽哩咕噜后,就有一只鹩哥从树上飞到了他的手掌上。黄榄侧把鹩哥捉到手里,一边抚着它漂亮的羽毛一边问,“它真的听了什么就会说什么?而且只一遍?”他的话音刚落,鹩哥就重复说,“它真的听了什么就会说什么?而且只一遍?”黄榄侧一听,大喜,他说,“那你就跟我唱一支歌吧。”鹩哥马上学舌说,“那你就跟我唱一支歌吧。”黄榄侧笑了笑,扯开喉咙唱:“于斯万年,亚东大帝国。山岳纵横独立帜,江河漫延文明波。四百兆民神明胄,地大物产博。扬我黄龙帝国徽,唱我帝国歌”。他刚唱毕,鹩哥马上就跟着唱,词曲一模一样! 黄榄侧拍拍大舌的肩膀说,“好啦大舌,我把鹩哥带走啦。”大舌伸手阻拦,嘴里叽哩咕噜。黄榄侧厉声喝道,“大胆刁民,拦什么拦!你知道你这破鸟刚才唱的是什么歌吗?那是大清帝国陆军部的陆军军歌《颂龙旗》,前不久皇上已把这歌定为代国歌!唱过国歌的鸟儿怎能留在你的手里,你想造反还是咋的!告诉你,依法没收!”说罢,就拿着鹩哥走出訚家院子。大舌连忙跑过去跟鹩哥说了一阵话,十分舍不得。 那位因常跟大舌来往而能听懂大舌说话的私塾先生过来对鹩哥字正腔圆地说,“你这千刀杀的,不得好死!”黄榄侧怒道,“你骂谁?”私塾先生说,“我骂鸟儿。怎么,连鸟儿也不能骂吗?”黄榄侧说,“是我的鸟儿了,就不能骂!”这时鹩哥愤怒地回击私塾先生说,“你这千刀杀的,不得好死!”众人大笑。黄榄侧也忍不住笑了笑,就没有再发作。 黄榄侧把鹩哥拿回家后,就把它关到一只精致的笼子里,可不管他和黄螺堂说什么,那只鹩哥却只唱《颂龙旗》。黄榄侧不解地说,“怎么搞的,这只鹩哥到了我们家里就变得弱智了?”黄螺堂知足常乐地说,“这也不错,你想,天下会唱国歌的鸟儿不就只有它吗?我们把它献给皇上,皇上一定会十分喜欢,那我们父子俩的仕途何止连升三级?” 事不宜迟。第二天,父子俩就提上鹩哥笼子,坐船顺西江而下,到达广州后,坐海船抵达天津,之后进京。 两人进宫时,恰逢慈禧太后七十二岁寿辰,各地官员献了不少奇珍异宝,但老佛爷因病入膏肓,一直郁郁不乐。收了贿赂的太监听说黄氏父子手中的鹩哥会唱《颂龙旗》,心想老佛爷收了这样的礼物一定十分高兴,就进去禀报,果然,尸居余气的慈禧太后一下子来了兴趣:“万里献宝,精神可嘉,难为他们父子俩这片孝心,叫他们进来。” 黄氏父子随太监来到慈禧太后跟前后,跪着呈上鸟笼。慈禧太后接过鸟笼看了看,就用长长的指甲挑逗笼里的鹩哥说,“唱呀,唱了有赏,赏你个两广总督当当。” 鹩哥在笼子里跳了两下后,果然就敞开喉咙唱起了《颂龙旗》,音色十分优美。黄氏父子一脸得意。四周祝寿的人也全都听入迷了,以为神物。唱完后,慈禧太后高兴得拍了几下那双枯手,连说,“好,好……” 可话音未落,鹩哥就尖利叫道,“你这千刀杀的,不得好死!” 慈禧太后脸色突变,鸟笼滚到地上,骨碌碌滚到太监跟前。鹩哥在笼里边跳边叫,“你这千刀杀的,不得好死!” 慈禧太后哇地吐了口血,满朝文武一声惊呼。太监急忙一脚把鸟笼踩烂,将鹩哥踩死…… 结局可想而知:黄氏父子以欺君之罪被慈禧太后杀以千刀,凌迟处死。 原来,在黄榄侧抢夺鹩哥时,大舌就扑过去通过他精通的鸟语告诉鹩哥:以后碰到穿黄衣服的人时,就说私塾先生说的那句字正腔圆的话—— “你这千刀杀的,不得好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