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南琼山府城金花村丘濬故居游记

 南山梵境 2019-02-13
丘氏家族

丘(邱)氏家族公众号旨在弘扬丘(邱)氏宗族文化,宣传丘(邱)氏宗亲活动,传播丘(邱)氏正能量,增强丘(邱)氏宗族凝聚力,共创丘(邱)氏辉煌。——丘氏家族

  沿中山路向北,过文庄路50米,左转上忠介路。


  忠介者,海瑞也。海瑞死后,朝廷封的谥号“忠介”,“忠”者忠诚,“介”者耿直。


  此路原名镇台前街。东起中山路,西至西城门(顺化门,也称归义门)。因清时的镇台署前,故称镇台前街,是府城古今的商业集市,人流集中,居民点密布的主道。1925年,府城分段扩建道路时,为纪念海瑞,以其谥号忠介命为路名。1967年改称解放路,1983年复称忠介路。


  很热闹的商业步行街,人头攒动,其中经过著名的绣衣坊和马鞍街等老街道和古籍,忙于搏开人群走路了,没进去看,也没拍照。


  一直西行,过朱云路,到了海南四大文化古村之一金华村。


  村前牌坊“金玉争辉映双壁,花枝竞秀出家材”,双壁指金花村的丘濬和海瑞。其实金花村还出了许子伟等海南著名的历史名人,叫做“一里出三贤”;而且海南人文先贤中杰出的代表王佐、吴典、谢宝及张岳崧等,也曾在府城就读时或功业成就后在此小住过。


  进村不远,一座庙宇,传说中的“林公庙”?


  对联:“金花人文荷庇佑,双桂地脉永栽培”。


    门头匾额“火雷庙”
  供堂上方写着“火雷娘娘”,又写着“冼太夫人庙”。


  据查金花村的“林公庙”供奉诸神:“关公元帅”、“冼太夫人”、“殷大元帅”、“林公元帅”、“火雷娘娘”和“殷大二元帅”。可能村庙就这样的吧,供奉着多路神灵,村民各拜各的神,又或者各路神灵一起拜。


  金花村古称下田村,又叫朱桔里,因丘濬在《下田村》中“有人问我家居处,朱桔金花满下田”的诗句而改为今名。


  现在是个城中村,村子里街道宛然曲折,路边村民各式的房子,街道不宽但汽车能够通过,好在没有商业,街道整洁。


  村子里保存一些古民居,沿途看到一些老房子。


  根据GPS,这里应该是丘濬故居了,以为这院子就是,看来看去无门可进。


   问路人,转弯处就是丘濬故居,门牌号金花路3巷9号。


  丘濬故居边上是“琼山邱氏祖祠”。


  “尚书宰相门第,理学经济名家。”讲的其实是丘濬。


  丘濬,字仲深,号深庵、玉峰,别号海山老人,明朝中叶杰出的政治家、史学家、经济学家、文学家、戏剧家和诗人,生卒于1418年和1495年,自大明景泰5年(1454年)考中二甲进士第一名,历代宗、英宗、宪宗、孝宗4朝,40余年一直在京任要职,历任编修、经筵讲官、侍讲、侍讲学士、翰林学士、国子临祭酒、礼部侍郎、尚书、纂修《宪宗实录》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等职。实际上的宰相,是一位从边陲海南岛到京城的布衣卿相,在他他耄耋之年右眼已失明,皇帝仍不恩准他连章乞归之请求,直至75岁在京城病逝。


  丘濬与唐代的张九龄(曲江)、宋代的余清、崔与之(增城)并列称为“岭南四大儒”,称为“岭南四大儒”;与海瑞、王佐、张岳崧被称为“海南四大才子”,丘濬是海南第一才子;与海瑞同被誉为“海南双壁”。


  丘濬在《大前衍义补》一书中,早就明确提出了劳动耗费决定价值的理论,比西欧经济学家17世纪60年代提出的“劳动价值论”,还要早200多年。


  “文渊世泽千秋盛,学士家声万古杨。” 


  历史上金花村丘家非常重视教育,人才辈出。丘濬的曾祖父丘均禄,祖籍福建晋江,元末被元帅府派遣渡琼任职,落居下田村。祖父丘普,是临高县一名医官;父丘传早逝;兄丘源是岁贡生、名中医。丘濬长子丘敦,太学生出身,卒于京邸;丘濬季子丘京,荫授中书舍人;丘濬孙丘火、曾孙丘郊先后荫授尚宝司丞;丘濬六代孙丘承箕,郡痒生,博洽经史;七代孙丘尔懿万历年间中举人,其弟丘尔谷任江西赣县知县。


   “丘濬故居”,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庭院草皮翠绿,有几棵树,不认识,后来查是人参果,没拍照。
  丘濬故居始建于明洪武2年,单座建筑组成庭院式,土地面积632平方米,建筑面积210平方米。


  共有三进,前堂、可继堂(正堂)和藏书石屋(已毁)。


  前堂面阔3间。


  前堂进深4椽,通高4米,通面阔12.6米,通进深3.6米。   可继堂面阔3间,进深11椽,通高6.6米,通面阔12.93米,通进深8.48米。

  丘濬7岁,其兄丘源9岁时,父亲丘传去世,年幼的兄弟靠祖父丘普抚养。丘普想到自己年老失去独子,双孙依偎膝下,百感交集,写了“嗟无一子堪供老,喜有双孙可继宗”的联句挂于楣两边。


  丘濬成名后,追念乃祖对他们兄弟的期望,写了一篇《可继堂记》这篇记文,充满了丘濬追及先人,不忘根本和对后辈殷切期待的激情。从此,可继堂名扬天下,余韵至今。


  故居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距今已有640多年的历史。曾为多进式院落,规模最大时有“丘民十八屋”之说,丘濬于明永乐19年11月10日生于故居正屋。


  丘濬在世时,下田村(金花村)常常车来轿往,地方官员以及抵琼显要时有拜访。丘濬谢世后乃至清代,可继堂风光不衰,故居门外的华表,朝廷旌建丘母李太夫人牌坊,吸引众多行人观瞻,可继堂成为金花村乃至海南人的骄傲。


  民国以来,海南政局动荡,战火不息,丘濬后人四处谋生,其故居呈现衰败气象。解放后,府城地区人口逐渐增多,昔日丘宅门前宽阔的空地,已被居民住房所覆盖。华表和牌坊已荡然无存,丘濬遗物,包括皇上恩赐的龙碗、玉簪、朝笏、文稿,墨迹、绘像等,也已不知去向。


  20世纪90年代,丘濬故居已破败不堪。1994年6月,琼山市人民政府对丘濬故居投资130多万元按现存原貌进行修葺,1996年修葺一新的丘濬故居免费对外开放,供游人参观。1996年,丘濬故居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要文物保护单位。


  堂内摆着4张太师椅,神案供桌和椅子上雕着精美的图案,技艺精湛。


  “渭水源流远,琼山世泽长。”


  上联典指源出姜姓的丘氏太始祖姜太公“渭水垂钓”事典。下联典指明朝丘濬(琼山人)事典,丘(邱)氏将文庄公丘濬放到很高的位置以示尊敬,同时,也希望子孙后代能人才辈出,光宗耀祖。


  可继堂每进格调为木结构梁架硬山式,框架仿宋代的八椽袱、雀、鸵峰、斗拱等组合的装饰艺术处理手法,形制古雅,结构完整,材料坚固,具有传统的古建筑风韵和独特的地方色彩,是海南现存古建筑中年代最早、工艺水平最高烧的木构建筑 。 


  房顶上留几处采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