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珍藏!这里可能有你的童年和青春……

 nyC平安 2019-02-13

庆城|位于陇东腹地|是丝绸之路所必经

被赋予|陇东油仓美称


穿越时空追忆那些|震撼人心的历史瞬间


当怀旧已成为不解的情节,

你是否有一段珍藏的记忆?

岁月犹如指间沙,

点点滴滴握不住。

这些刻满了石油印记的老照片,

让我们感受到了,

浓浓的时代气息!

今天,小编带大家回到40年前的长庆,感受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探寻几代石油人珍藏的记忆!



戳视频👇感受长庆石油人生活的变与不变

《珍藏的记忆——逐梦陇东》


生命长河中总有些瞬间闪闪发光

一张老照片

珍藏了成长足迹

一部纪实片

把这些弥足珍贵的记忆碎片化成了永恒

从庆城到马岭、贺旗、董家滩

都带给我们无穷的回忆

……


当时因为油田刚开始,没有车辆,所以就是决定不等不靠,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于是营里面就准备了25辆架子车,我们就从咸阳开始向庆阳进发,走了9天,跨越了两省八市县,行程三百多公里。

“跑步上陇东”这一历史壮举,正式开启了长庆油田在陇东大地的创业历程。第一批来到这里的长庆创业者,栉风沐雨,不畏艰辛,在这里开始了自己的“石油生活”。


庆阳当时是刚刚建起来,条件还是相当艰苦的,城里面都是土路,首脑机关就是庆阳县的一个监狱。后面修了两层土楼,沿着一个城墙,它叫将军楼。像我们住的还是干打垒,当时形容这个就是“泥巴墙 牛毛毡 大风一吹见青天”。


就是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长庆石油人克服各种困难,实现了石油勘探的重大突破。


那个时候有个口号,就是先生产后生活,就不管你吃住条件怎么样,具备不具备,先要干活,我们刚下来都住的是牛毛毡,帐篷,把柳条把儿绑在铁架子上,外面糊一层泥巴,盖成简单房间,里面就是食堂。


烧啥呢,烧原油,我们取暖烧的原油,烧开水烧的原油,食堂做饭还烧的原油,房顶上面都是原油,地面上一吹风,那个烟囱上面那个烟煤珠,就像雪花一样在地上乱滚。


为了保障工人们的基本生活,20世纪70年代后期,长庆油田职工住宅建设规划在陕甘宁区域落地生根。20世纪80年代,一幢幢小楼在陇东山峁拔地而起,结束了职工们睡地窝、住窑洞的“穴居”生活,也为石油工人和陆续出生在这里的油二代们提供了美好的生活家园。


从记事起,就在油田,房子从一个单的窑洞,然后变成单元楼,然后变成三室一厅带卫生间的房子。



那时候觉得油田就是一个小的城市,丰衣足食的地方,因为我们有自己的医院、自己的学校,自己的电影院,什么都可以在自己的生活小区解决,不用去外面的。



印象中我们小时候的生活环境算是好的,我没有经历父母那一辈,环境特别艰苦,没有吃没有住,到我们那个时候都是住的楼房,我印象中应该是三层四层楼吧,家里好像是四十多平米的房子,然后也有卫生间。



庆阳当时上来以后,很简陋,没有什么医疗条件。就是能看病,就那么几个大夫,在那么个小地方,开展工作。没有烧伤病房,就窗户外面钉上锡纸,里面把它布置黑暗以后,做简易的烧伤病房。

三代石油人,一代开创、一代发展、一代传承。代代相继,环境在变化,但长庆人创造与奉献的精神始终不变。


我们国家从贫穷落后发展到现在的,我们是见证者,我们油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几十万到5000万,这是不容易的,这是好几代石油人艰苦奋斗得来的。



是他们老一辈,打下了一片江山,作为我们新一代就是要把这片江山根基稳固好,发展好,然后让更多人知道长庆,把长庆推向世界的舞台。

新一代长庆人虽然没有经历过人拉肩扛立钻塔、风霜雨雪宿山峁的创业艰辛,但是他们可以从父辈的讲述以及泛黄的老照片里寻觅这段艰辛又辉煌的创业历史,他们的骨子里流着的“石油血液”也将会一代代的延续下去。



新的时代,新的家园。徽派建筑、关中风情、花园人家,这些现代宜居的生活环境承载着长庆人从大漠戈壁、黄土高原一步步融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圆梦历程,也续写着构建美丽长庆的历史新篇章。


本期小编:王魏智

素材提供:矿区服务事业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