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如琢 崔如琢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旅居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美国等地,读万卷书、走万里路,20世纪80年代,刘海粟、崔如琢在香港相遇,两人合作大幅作品《清秋》,成就一段艺坛佳话。 《清秋》,140x359cm,1983年 此幅《清秋》是崔如琢1983年在美国时所画,带着北方的直爽与豪迈。彼时刘海粟“百岁开一”(90岁),诗文寄托了他对晚辈的支持与期待。除了多幅大作品外,崔如琢近年来还专注“指画”,指画创始于盛唐时期,到了近现代,高其佩、潘天寿是继承和发展中国指画的杰出代表。 崔如琢,《荷塘清夏》, 47×37cm ,2010年(指墨画) 听声 2013年 143×524cm 飞雪伴春 2013年 299.5×875cm 万里平铺雪满天 2016年作 179×553cm 葳蕤雪意江南 2013年 295×1152cm 近峰铸铁 远岭多娇 141×289cm 2008年 崔如琢还有众多藏品,《石涛罗汉百开册页》算是最特殊的一件。长期以来,石涛作为“清初四僧”之一,以山水画闻名,在我国重要博物馆及机构的公共收藏也以其山水居多,罕见人物画作品。然而,吴湖帆曾说:“石涛画以人物最佳,远胜山水。” ,《石涛罗汉百开册页》为公众打开了对石涛绘画的新认识。 1999年春,崔如琢在日本偶然看到了《石涛罗汉百开册页》,他与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所藏的石涛人物画反复对照后决定收藏,对笔墨的感受力和通过收藏得来的知识,是他果断收藏这套作品的原因。崔如琢也将这次收藏归结为自己中国画领域的“修炼”。 《石涛罗汉百开册页》被认为是石涛青年时期绘制的工笔人物作品,为完整一百开册页,共画山水背景中的罗汉人物310位,各册页中罗汉左右分别陪侍众多人物及似龙、虎、鹿、狮等神兽形象。根据石涛在画中自题,最早一开创作于“丁未” (1667 年,石涛26岁),整套册页作品分别作于1667年、1669年、1670年,1672年,即从石涛的26岁至31岁,历时6年之久,实为石涛倾力之作。 绘画风格上,石涛早年人物深受李公麟影响,这套册页与台北故宫所藏传李公麟白描五百罗汉图相较,有传承关系。 石涛在世时,作伪就很多,他离世之后,作伪越来越严重,到乾隆时期达到高潮。最严重的还是到清末,清末到民初。 尽管《石涛罗汉百开册页》的真伪尚存争议,但此套册页无论是观赏层面还是学术层面,都为了解石涛早期艺术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也为明清人物画的发展增添了一个新的观照角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