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嫄,陕西武功县人,原为炎帝后代有邰氏的女儿,其性情清静专一,喜欢农桑之事,是一个端庄朴实的女子, 后成为帝喾的正妃。帝喾是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了华夏的基根,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
传说,未出嫁时的姜嫄生活在有邰氏部落里。有一天,在效外玩耍的她发现一片湿地上,有一个巨大的脚印。姜嫄感到惊异,于是便用自己的脚踏进巨人的足迹里。谁知刚刚踏进,就感到身体里有种震动,回家不久就怀有身孕。后来,姜嫄生下一个男孩。《史记·周本纪》中清楚的记载了此事:姜嫄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便把他丢弃在隘巷,过往马牛皆避而不踏;又把他移置于森林中,打柴的人又把他抱回来;遂把他扔在河渠的寒冰上,飞鸟不啄食,还以其翼覆盖之。三次皆得救不死,于是人们觉察到,他不是普通人,就依然把他抱回母亲姜嫄身边。因为他曾经被多次抛弃,姜嫄就给他取名为‘弃’。
有邰氏生活在关中西部渭河平原,长期从事农耕。弃生于斯长于斯,受农耕文明的熏陶,所以酷爱农事。儿时就以种植五谷瓜豆为游戏,稍长又虚心学习姜族的农业技术,不断总结农业生产的经验,很快成为庄稼能手。长大后的弃离开母舅家,回到姬姓部落。周人从此进入父系社会,弃成为周人的始祖。他教民稼穑,相地之宜,除草间苗,选择推广优良品种,不断提高农业产量使周人的农业生产得到很大发展,成为著名的农耕部落。
夏朝时弃被任命为‘后稷’,负责管理农业。弃被人们奉为农神,母以子贵的姜嫄也被后世尊为圣母。
考古发现:后稷因‘教民稼穑’有功,其母姜嫄也受到尊崇。在彬县城东泾河对岸的水北沟内,东边的半山坡上,现存有一座直径二十二米,高十八米的圆形封土堆,墓前曾有清乾隆时任陕西巡抚的毕沅在墓碑上留的题刻‘姜嫄圣母墓’五个大字,但此碑七十年代失落。彬县县城小南门外的凤凰山麓下,有一块地叫履迹坪,相传是姜嫄履巨人迹的地点。今武功县武功镇的南门外有姜嫄圣母墓、圣母祠正殿悬有‘母仪邰城’的巨匾,表达了后人对这位生育农神,造福人类的伟大母亲的崇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