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曾经的票证往事
2019-03-03 | 阅:  转:  |  分享 
  
曾经的票证往事往事是一杯酒,慢慢地品,轻轻地闻,从心里发出的感受真有一番滋味,如饮甘醇,余香缭绕,回味悠长。回想起餐桌上的吃喝三餐和生活起
居,那是令多少老一辈愁眉不展的心酸事。新中国成立后,百姓生活有了基本保障,但是饱受战火创伤的家国,物质生产一时还难以接济社会的全部
需求,社会的物质供给走过了一段曲折和探索的道路。那时,恨不得一夜之间就让我们所有的百姓全部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在物质基础十分匮乏的
情况下,开始创办公社食堂,几乎队队都有食堂,但很短时间内就偃旗息鼓了,接着就是饥荒。为了熬过困难,各种票证应运而生。居民这边,全部
是凭票凭证供应。粮油食品类有购粮证,粮、油、面、豆类一证敲定。每位成年人国家定量供应二十四斤大米,菜油二两,豆类和面食类用量从定量
粮中扣除,这是固定人口用粮。流动人口用粮使用粮票,有全国粮票,各省粮票,市有市级粮票,军队有军用粮票。那个年代,手上持有一定粮票,
特别是全国粮票,那是荣耀的象征。如果轮到要出远门,需要层层审批换取粮票,才能不饿肚皮。生活所需的,有布票、肉票、糖票、烟票、肥皂票
、火柴票。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肉票,每个月供应多少猪肉票已经淡忘了,但食品公司的售肉窗口人气是最旺的,为了一、三斤猪肉,窗前三点就有人
排队了,五点已是人头攒动,七点猪肉送来时已是人山人海,总体秩序不错,也有个别捣蛋鬼插队,但总不会空手而归。生活在票证的光环下,三餐
无忧,四季均安,已经知足而乐了。农民这边,是自给自足与适量供应相结合的。粮油食品类以生产队为单位,交缴公粮后按人头分配。凭工分取粮
,工分不够支付的就算超支户,就要自掏人民币折抵工分,然后才有谷子分。那个时候农村人口多,家家户户都三五七八个,孩子还小就多属超支户
,有些家庭为减少超支,就领养生产队的耕牛,由孩子早晚放学时间牧牛。那个时候,按劳分配深入人心,超支户是很不体面的,见着人群也要低着
头。生活用品也由供销社发票供应,主要是布匹,食糖,火柴类,因为布凭布票,农民兄弟也认为不能浪费,于是年前就用这些票买些布回来给家中
孩子做衣衫,后来“的确良”上市,又是进口货的,还真发挥了布票的作用,不少这“的确良”一穿,仿佛身价倍增。农民的猪肉供应也有区别,那
时生猪出栏数非常稀少,一年也就宰杀一二头,猪肉就向全队社员按人头出售,一年只有一二次吃,轮到宰杀生猪时,户户都争着要肥肉解馋。一次
猪肉一盆煮,不放调料,全家七八口一会就精光。对于熬过物质没有保障年代的前辈,对于那些目睹哄抢购发妖风的人们,对于那些亲身经历粮荒,
粮价天天变样的饥民,这种定量供应已经心满意足了,社会秩序也稳定。这种定量供应一直沿续到改革开放初期,材料显示上世纪的82年仍对副食
品品凭票定量供应。对于经历过这种定量、凭票供应年代的人们,对物质的珍惜程度却昔非今比,老人们总是精打细算,勤俭节约,经常嘱咐不敢浪
费粮食,天上有雷公会打人。票证是当时社会发展的特有现象。居民是一种令人向往的身价,当时农转居是非常困难的,除非参军、升学高等院校,
多少人为了这本购粮证可是拼博了大半生。时代的发展天翻地覆,三十多年的时间,我们已经实现了从定量到按需供应的跨越,物殷俗阜,琳琅满目
的市场商品,让消费者目不暇接。从限购到鼓励购,从食品、副食品到大宗商品,普通老百姓购置轿车和城市房产已不再稀罕。更重要的是农民的身
价已经质的飞跃,要“居转农”已经难上加难。我们的市场已经及有魅力,吸引了多少世界大伽、巨商的眼球。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如日东升,这就
是人民的福祉,是党国的宗旨,是历朝历代任何一个团体都取代不了的伟业。回到餐桌前,我们常常地赞叹那丰盛的宴席,赞叹那让人垂涎三尺的美
味佳肴,端起一杯美酒,欲饮又止,回想往事,是否应恭恭敬敬地敬一下那些为生活折腾得面黄肌瘦的前辈,敬一下为今天生活付出无数代价的劳动
人民和英杰,敬一下那些依然生存在贫困线下,为生存而苦苦争扎的同胞。票证是一个时代的历程,值得铭记的一段历史。2019年2月13日
献花(0)
+1
(本文系润物精舍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