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宋——雅致的巅峰1(高清)

 RK588 2019-02-14
备注:现在我们看到关于北宋图片资料,大多数来自北宋徽宗宣和年间,在翰林图画院担任翰林待诏张择端所绘制的《清明上河图》,很少有人看到清人理解的宋都汴梁繁华景象。这是本文未用常见的宋本,而是采用了清摹本《清明上河图》的原因。


清摹本《清明上河图》1

提到宋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弱”,弱到金兵可以直抵宋都城汴梁,虏徽钦二帝北返。


清摹本《清明上河图》2

这是大多数人心中的结:“靖康之耻”和“臣子之恨”。源自宋代著名爱国将领岳飞的《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清摹本《清明上河图》3
在强汉盛唐所创造的军事辉煌比照下,宋朝的疆域只有唐朝的一半,对外战争更是屡战屡败,南宋最后一个皇帝被新崛起的蒙古铁骑逼得跳海。而这一切,又都与宋朝“重文轻武”的国策有关。


                               清摹本《清明上河图》4

在“轻武”的另一面是“重文”。宋朝或者更严谨的说法是北宋,为中国古代雅致艺术的巅峰时期,无出其右者。造就一个朝代的伟大的艺术成就,要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做背书。


                             清摹本《清明上河图》5
宋朝在当时经济情况如何呢?查到比较靠谱的资料显示:
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历史阶段,共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


清摹本《清明上河图》6
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当时世界经济总量的22.7%,人均GDP为450美元,顶峰时为600美元,均超过当时西欧人均的400美元,而1820年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国人均GDP为1707美元。

                                  清摹本《清明上河图》7
北宋的国民生产总值,居然是清“康乾盛世”的两倍多,都城汴梁“比汉唐京邑,民庶十倍”,“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集市“通宵买卖,交晓不绝”。

清摹本《清明上河图》8
宋朝时四大发明占三项并开始得到广泛使用。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博士感叹:“谈到十一世纪的中国,我们犹如来到最伟大的时期”。

                              清摹本《清明上河图》9
北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

                               宋本《清明上河图》局部
现在我们看到关于北宋图片资料,大多数来自北宋徽宗宣和年间,在翰林图画院担任翰林待诏唐初,置翰林院,凡文辞经学之士及医卜等有专长者,均待诏值日于翰林院,给以粮米,使待诏命,有画待诏、医待诏等。宋、元时期尊称手艺工人为待诏,即由于此。明清时期待诏官职和封路相当于从九品张择端所绘制的《清明上河图》,很少有人看到清人理解的宋都汴梁繁华景象。这是本文未用常见的宋本,而是采用了清摹本《清明上河图》的原因。
                               清摹本《清明上河图》10
陈寅恪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作者志钢认为这句话改为“中国文化造极于北宋之世”更贴切。其实,纵观中国古代,沒有一個朝代可以和北宋比民富、民乐。 早在真宗朝宰相王旦就指出:“京城资产百万者至多,十万而上,比比皆是”。简单来讲:宋朝是一個马力强大的发动机,所謂的“积贫积弱”的印象,只是输出出了问題,军事输出弱,而文化输出却是中国历史最强的。
北宋是中国雅致文化的巅峰时代。


能够嘲笑唐代人眼贫没见过好东西的人,只有北宋才有。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道:“唐人做富贵诗,多记其奉养器服之盛,內贫眼所惊耳。如贯休《富贵曲》云:‘刻成筝柱雁相挨。’此下里鬻弹者皆有之,何足道在?”。皆是因为北宋民间财富比前代所取得的飞跃性进步。

这副《瑞鹤图》是朵云轩的仿品,谈不上高仿,只能说是低仿。

这是宋徽宗皇帝的《瑞鹤图》,上下两幅是同一张,有色差而已。看到这张书画就知道宋徽宗赵佶的文化修养和格调有多么的清澈和高远了,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上行下效,是历朝历代形成的风气。宋朝的历代皇帝一直崇尚文化品位,宋徽宗是皇帝中的极致文人,也是文人中的极致皇帝。

                                     元版《宣和画谱》
千余年前的徽宗皇帝就有了文物收藏的理念,他领导编撰了《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系统地整理了收藏的书法和绘画,早于乾隆编撰的《石渠宝笈》近千年。

宋朝的臣民上行下效,除了生产、读书、做学者之外,玩占据了大多数的时间,民间吟诗作赋、蹴鞠、斗茶之风盛行。臣民们可以很悠闲,也可以很潇洒,最重要的是他们有一种生活品味,人人过的都很有腔调、很有滋味,贩夫走卒亦然。这是一个有雅士情怀的时代~一个梦一般的朝代~
先看一下宋徽宗用瘦金体写的《秾芳贴》(秾芳依翠萼,焕烂一庭中,零露沾如醉,残霞照似融。丹青难下笔,造化独留功,舞蝶迷香径,翩翩逐晚风),以下高清图片可以完整地拼出全诗。

宋徽宗的书法笔画瘦硬,初习黄庭坚,后又学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并杂糅各家,取众人所长且独出己意,最终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瘦金书”体,影响颇大。

宋代书法以韵趣见长,赵佶的瘦金书即体现出类同的时代审美趣味,所谓“天骨遒美,逸趣霭然”;又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所谓“如屈铁断金”。

这种书体,在前人的书法作品中,未曾出现过。褚遂良的瘦笔,只是小部分相同,大部分则不一样。与唐朝薛曜的字相比,可以说是最接近的。

也许赵佶是从薛曜的《石淙诗》变格而来的,但他的创造显然比薛曜成熟得多。这是一种非常成熟的书体,赵佶已把它的艺术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种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的书体,是需要极高的书法功力和涵养,以及神闲气定的心境来完成的。

宋徽宗的瘦金体多为寸方 小字,而《秾芳贴》为大字,用笔畅快淋漓,锋芒毕露,富有傲骨之气,如同断金割玉一般,别有一种韵味,堪称瘦金书的杰作。

瘦金书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此书体以形象论,本应为“瘦筋体”。以“金”易“筋”,是对皇帝御书的尊重。

“瘦金体”正与其工笔花鸟画的用笔方法契合,细瘦如筋的长笔画,在首尾处加重提按顿挫,再取黄庭坚中宫紧结四面伸展的结构之法,颇有瘦劲奇崛之妙。



这种瘦筋的字正适合题在他的工笔画上,与画笔相呼应。他作为兼有书法和绘画才能的艺术家,把书法与绘画做了很重要的融汇,开创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文人书画新局面,并影响后世而绵延于今。

宋徽宗《竹禽图》一直是中国花鸟画的一个巅峰和经典。下面作者志钢会从前人没有过的角度来分析这幅经典画作。


画卷后面有皇室后裔赵孟頫的题跋:“道君聪明,天纵其于绘事,尤极神妙。动植物无不曲尽其性,殆若天地生成,非人力所能及。此卷不用描墨,粉彩自然,宜为世宝。然丛尔小禽蒙圣人所录,抑何幸耶。”

后人只知道徽宗的绘画技法细腻、表现力强,赏心悦目,看起来很神妙。其实徽宗除了基本的绘画技术无与伦比外,整体画面布局才是普通画匠永远不能望其项背之处。这才是中国画意境产生的根源。


为了充分分析《竹禽图》的构图,首先,在宋版原画上做对角线,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两个鸟头都在其中一条连线的等高处,再将两只鸟的眼睛用直线相连。

奇迹出现了:鸟眼连线居然是左上、右下连线的平行线!本文作者志钢都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继续利用理科生的强项,做连线分析。图绘石缝中伸出两根翠竹,把整个画面的左侧大部画面分割成三个区域。石块的布局是在画面的右侧,整个画面被分割成四个区域。连接上侧竹根和鸟爪,连接下侧竹根和鸟爪。再在右侧做岩石边线的切线。看出什么了没有?如果没有看出门道,继续向下看!


宋徽宗的落款画押:“天下一人”

横过来看“一人”的构图,和上图的画线构图方式如出一辙,本人命名为“徽宗天下一人构图法”,完美!


左侧岩石切线30°角倾斜左上凸出,这样,画面的右侧就形成了一个锐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由竹子根部向鸟的爪子做连线,下方的鸟的下侧也形成了一个垂直于刚才右侧直角三角形长边的锐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继续不停地连线,奇迹又出现了:图上的三角形都是锐角为30°直角三角形,同时还出现了一个比例和原画相同的略小的长方形!

做线到这里时志钢只能轻呼:“天”!!!

以前只知道徽宗的画美,竟然不知道美到了哪里?!这不是巅峰,还有什么是???

竹枝和竹叶都没有勾勒,竹叶的黄梢也描绘的栩栩如生,此画法与徽宗以往的画作有所不同。翠竹下面的还有一丛蕨类植物。一上一下的竹枝上停着两只小鸟。上面的那只鸟腹部正对着人们,头向右侧着,它回望着下面的那只鸟。


下面的那只鸟侧对着人们,它仰着头在看上面的那只鸟。两小鸟目光相对,互相顾盼,就差嘴巴一张一合鸣叫的瞬间了,仿佛啾啾的鸟鸣就在耳边~~~


历史在这一刻是凝固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