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莫负春光 画以文人名,文以生万象 人自天公设,丹青究玄黄 人文化天工,一画出神去 画人寸心折,通情理亦彰 文自心中出,新法复故技 天地亦可测,行道当自强 测也不堪测,匪为论短长 折也何必折,只莫负春光 ——陈绶祥 陈绶祥先生是国内外享誉的文化学者,著名的美术理论家、文物鉴定家和美术教育家。他广泛涉猎文学、艺术、历史、数学、音乐、建筑等多个学科,并将其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独到的理念,曾出版十余本专著及个人画集,是中国“新文人画”的倡导者和推动者,组织领导“新文人画年展暨研讨会”活动,是重要的参展画家与理论代言人。 陈绶祥 别名晓三,广西桂林人。字大隐,号老饕,斋名无禅堂。著名文化学者,美术史家,文物鉴定家及书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聊城大学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 , 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陈绶祥艺术教育工作室主任、研究员。 他主持举办“新文人画”年展十次暨学术研讨会,出版展览画册多种。创办并举办三届《国画名家班》任教主任及主要教师,有广泛影响。曾创办“中国画名家研修班”,亲任班主任和指导教师,为中国画当代教育及发展作出过重要探索,国内不少知名画家皆出自其门下。 陈绶祥先生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刻的思考和独到的领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有着强烈的使命感。近些年,陈绶祥先生钩沉稽古、发微抉隐,将对中国文化的一些思考进行了细致的梳理,整理出版“中华文化思索讲义丛书”。该丛书共计十本,以中国特有的国画、书法为切入点,由点到面,浅入深出,阐释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陈绶祥认为,西方的绘画体系是教人“画东西”,而中国是教人“画画”。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中以西方绘画体系为标准,对中国画进行大肆“改造”,陈绶祥提出了诸多质疑。他甚至直言不讳地说:“改造”意味着消灭,“改造中国画就是消灭中国画” 。就如何学习国画,他提出“读书、写字、画画”三点,简明扼要地指出了学习国画之路。将美术史的发展纳入整个中华文明的范畴之内,将中国美术放在农业文明的宏观背景下分析。 陈绶祥先生反复强调,无论是研究中国文化还是学习国画,我们都应有一个明确的立足点,即站在中国的立场谈中国文化,以中国人的思维方法研究中国文化。我们应该从本民族的思考方式、思维模式出发,来认识中华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