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关注坦坦的日常生活,分享更多科学的育儿理念 “丁克”(DINK)这一概念上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意思是家庭中有两份收入(Double Income ),但没有孩子(No Kids)。这一概念在当时受到很多高学历高收入家庭的热捧,一度成为为潮流。 选择生儿育女也好,无儿无女也罢,都是个人的生活方式,这种选择没有好坏对错。 近30年过去,第一批丁克已步入中年,他们究竟过得怎样?是自得其乐还是也有后悔瞬间?当他们的选择和周围环境的要求发生冲突时,又该如何化解这种矛盾?今天,我们来听听几位第一批丁克家庭的故事。 一、“小时候母亲打我然后抱着我哭” 讲述者:依依(化名),女,41岁,坐标:成都,行业:集团公司中层职员 我选择丁克的原因,主要是受我爸妈影响,在我11岁时是我爸出轨了,父母就离婚了。当时我心里就打定主意,以后不要小孩。 我爸妈离婚前,我是小公主,穿的都是班里最好的,我妈还给我请家教,培养我各种兴趣爱好,但他们离婚后,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离婚的过程中,我经历了无数的争吵,甚至是肢体冲突,年幼的我只能求助奶奶和姑姑。但没想到的是,奶奶和姑姑毫不所动,甚至期盼着我父母离婚。我妈为了家庭和我,一直尽力挽回,但我爸非常坚决地要离,就算是净身出户也要离。 因为这件事,我看到了一个男人的绝情,以及脆弱的家庭责任感。我不想,以后我的小孩也经历同样的痛苦。 他们离婚后,我跟着我妈,我爸每个月给我打钱。但离婚以后,我妈脾气变的特别暴躁,动不动就生气,打我。打完之后,有时她会抱着我哭,说以后不要生小孩,不要像她一样。 离婚这件事情,毁了她一辈子,也影响了我的一生。 在我大概初三时,我爸再婚了,我又被判给他抚养。当时,继母对我特别不好,我爸也不关心我。我一心想着,赶紧去外地读书,远离他们,也想尽快经济独立,不用看人脸色生活了。 初中毕业后,我离开老家乐山,去了成都,没读高中,直接读了大专,就是为了能够尽快实现经济独立,远离这个家庭。 工作之后,我谈了两次恋爱,都不合适,到现在还没遇到稳定的感情。 反正我是做好孤独终老的心理准备了。如果真的行动不便,就去养老院,我看过太多子女不照顾、不孝顺父母的,所以养儿并不能成为养老保障。 我丁克18年了,从未动摇过。相反,我一直觉得这是个非常明智的选择,可以说,是我人生最正确的选择。 二、不做一回母亲,还是觉得人生有些不完整 讲述者:徐姐(化名),女,48岁,坐标:武汉,行业:国企员工 这一转眼,徐姐40岁了。 前阵子,好几个同事在聊起备孕的话题,她们都想备孕“猪宝宝”。 以前我对孩子相关的话题从来不关心,现在也好想要个孩子。 悄悄备孕近2年了,开了个小号加了好多备孕群,也看过很多专家名医,但毕竟年纪摆在那里,但是总是怀不上,不知该怎么办。 如果今年还怀不上,可能就要去做试管婴儿了。 年龄越大,对孩子的渴望越大,但孕育孩子的希望却越渺茫。 其实,我觉得我老公挺喜欢孩子的,每次在路上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蹦蹦跳跳的,他都忍不住多看两眼。都是我的自私,让老公为了我做什么丁克,现在好了,想怀又怀不上…… 我自己也没有想到,选择了丁克会有后悔的一天。
丁克15年后,走上求子之路,我想给所有'丁克族',尤其是准备丁克的女性朋友提个醒: 首先,选择丁克,真的要确定自己经过了深思熟虑,并做好了最坏的打算,选择丁克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更要将眼光放长远,把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看全面,并做好心理准备。千万不要等到错过最佳生育年龄才来后悔,才来想要孩子。 其次,选择丁克,还要确定另一半的决心,千万不要说服对方,也不要让对方妥协,如果另一半只是暂时决定丁克,最后受伤的还是自己,后悔的还是自己。毕竟就生育能力来说,男性反悔的成本比咱们女性朋友要低很多。 只有经历过丁克的人才能感同身受,丁克真的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强大的内心,并要做好承担一切后果的准备。 三、要小孩就意味着彻底失去自由 讲述者:王晓静,女,51岁,坐标:北京,行业:外企中层领导 我觉得要小孩就意味着彻底失去自由,而丁克最大的好处就是人生的安排全凭着自己。没有孩子的人生选择余地大得多,比如周末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不用呆在家里带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的事情,不用因为育儿理念的差别,和公婆吵架…… 年轻人喜欢什么,我就喜欢什么。比如前段时间流行养蛙游戏,我也养过。年轻人追的鹿晗,我也追过,但我现在比较喜欢油腻大叔了。星巴克的马克杯出樱花版,心里立刻就长草,还有女人感兴趣的粉底,指甲,出了新款,我就想去尝试。今年跟27岁的外甥去美国玩,为了一个配饰,我拉着他走遍纽约的第五大街,他都纳闷,怎么我比他还时尚。
丁克让我拥有了更多自己的生活,但其实最初这不是我刻意的选择。我和我老公结婚时才20出头。24岁左右,我怀孕了,打掉了,因为觉得还早,两个人都不想要孩子。 到30岁时,我去了一个创意公司,太多精力放在工作上,压力也挺大。加班最频繁的时候,每天回到家已经快10点,完全没有自己的时间。等到了40多岁,我在工作上做到一定level以后,压力更大了,身体累,精神也累。老公很担心如果这时候再要孩子,身体会出什么问题,也就没要了。我现在50了,工作没那么忙了,但已经生不了孩子了。 我对现在的生活还是比较满意的,房子在北京三环内,130平左右,贷款已经还完。又是什么让你这样水的 有时候我也会想,老公要是先走一步会怎样?我肯定还是要自己生活下去,也不知道是不是还会有一段新感情,不行的话就自己过。我现在学心理学的知识,就是为将来做铺垫,比如说孤独的时候怎么办,怎么应对自己的恐惧等等,包括我也学了10年瑜伽和冥想。 很多人都喜欢问丁克养老怎么办?难道有孩子的人就能知道吗?到时候再说吧。 四、努力过得好,就了减少丁克对父母的伤害 讲述者:董淑静,女,47岁,坐标:合肥,行业:公务员 我是公务员,在机关工作,人在这里只有一条路,每到一个阶段才会有升职,所以我刚开始就是忙着工作,结婚也挺晚,基本是30岁左右了。 结婚以后我们当然想要孩子,但一直没要上。到了36岁左右,我就和先生商量,既然要不上,要不就考虑丁克。我先生是60年的,他是医生,对不要孩子这件事,他比我还想得开。 真正困难的是把这个决定告知父母。一是老人总是想要孙子的,二是他们会担心我们无子养老送终。 所以只能用我们这一辈的爱来弥补父母期待下一辈的这种缺失,让他们能排解这些情绪,所以我每个周末必须和我先生一起陪着父母。 小时候我爸妈不让我养狗,但因为我们没有孩子,他们现在也养了两条小狗,我妈养了金毛,我爸养了贵宾。在我们家,狗是老大,我是老二,我妈老是开玩笑,说他们有“狗孙子”就够了。 丁克朋友们每个月都会有一次聚会,吃个饭,聊聊天,看看山水,朗诵点诗歌,活得有调调。其实我们都不是浪漫的人,但得自己营造出那种浪漫,我们希望调动一切有活力的东西让自己好好活着。 不管怎样,周围总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我们只要坚持一个信念:别让自己难受,别让老人揪心,别成为社会负担。 其实我也抑郁过,每年都有一小段时间会不快,主要是不知道自己的方向。一旦有这种情绪,我就听听音乐、相声、看看短视频和恐怖片。实在憋不住了,就找个地方哭一场,这样过一段时间就恢复正常了。 我们这群丁克朋友有一个结伴养老计划,约定70岁以后就住在一起,大家一起旅游、一起生活,互帮互相有个伴。总的来说,现在这个状态我还是挺满意,因为长辈和朋友都在,我的生活也安排得比较丰富。也许再过几年,你来问我,或许会有变化。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均为化名) 内容来自腾讯新闻
|
|
来自: 昵称62168301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