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大理 我的博客已经十周年了,《我眼中的大理》共发表博文200篇,涉及到大理州的12个县、市,今天就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角度来看看下关。 下关与上关南北相距50多公里,亦称龙尾关和龙首关,是拱卫南诏、大理国的两个关口。历史上当地人习惯将下关西洱河北岸称为“关迤”,即龙尾关古城附近;西洱河南岸称为“关外”,即现在的下关市区。 下关自古就是茶马古道通往西藏和缅甸的通衢要道,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曾经是滇藏公路的起点(现214国道),现在最繁华的建设路当年就是滇缅公路的过境通道(现320国道)。唐代的天宝战争就发生在下关,“关外”即古战场,我的老家紫云街过去就称为“战街”。现在天宝公园内还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唐天宝战士冢”,李密将军作为下关上村的本主,还供奉在将军洞。因此,下关也是大理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重要部分。 1951年设为下关市,是大理自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也是云南省最早建市的四个城市之一(昆明、东川、下关、个旧)。1983年下关市与大理县合并成立大理市,下关、大理分别成为镇,市政府在下关。 历经千年的沧桑演变,大理古城还保持着一些历史风貌,下关透出的却是一股浓浓的现代气息。成为大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和滇西地区的交通枢纽。
2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