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拉善的双峰驼(上)

 公司总裁 2019-02-14








精神坐标


有人说,沙漠是死亡之海,干旱、赤野千里、稀疏的植被不能苫蔽沙丘的秃裸,显然是总结的有些偏颇,但这里却是上帝给骆驼安排的壮美家园。尽管环境恶劣,却没有任何一峰骆驼背弃沙漠而去。相反,沙漠却是骆驼生活的天堂,骆驼在沙漠里总能找到适应自己生存的地方。沙漠不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许多动物纷纷逃离或横尸这里,而阿拉善的双峰驼总是极其安然地站立于风中,迎着风的自信和昂然,成了一道风景、成了一种文化、更成了精神的高远,人们也就把这种不屈的站立,定位成一个精神坐标的高点。


特殊技能


骆驼可以闭着眼睛在风中慢慢地行走,从容地走出风暴,却不会迷失方向。牧民们悉心地观察过,在昏天黑地的风沙里,除了骆驼,没有其他动物敢顶风迈出一步。骆驼在风暴中准确定位,无误前行,得益于它们极好的耐力和头脑中辨识方向的记忆。当风暴持续许久,骆驼会用自己的身体为主人形成屏障,用蹄蹼刨用嘴拱一个大坑让主人躲避,它则侧卧在坑边挡住遮天盖地的风沙。若没有主人,群驼则会卧成一个圈,借用彼此的腋窝,等待着风沙走远。动物学家研究发现,阿拉善的双峰驼有双重或三重眼睑和浓密的长睫毛,这些分层而布的眼睑和浓密的睫毛能错落有致地在眼睛闭合时,形成一道安全的屏障,挡住肆虐的风沙,保护眼睛不受丝毫伤害。骆驼鼻子的功能很完善,不仅能嗅得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以外的水草信息,而且能在沙尘飞舞的时候,可以任意调整气息把鼻孔像大门一样关合自如,把鼻孔前飞舞的每一粒细小的沙粒拒之门外。无情的风暴、粗野的沙粒,在骆驼这些柔软、开闭自如的屏障跟前无计可施,最终消失在浩渺茫茫中。以柔克刚、适者生存的处世哲学,在骆驼的生活中被运用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


不屈不挠


骆驼是个精灵的物种,它的身形聚集了十二种生肖的突出特点,譬如:龙脖子、牛蹄子、兔唇、猪尾巴……可能正是因此,骆驼才有了得天独厚的神奇吧。水是生命之源,骆驼对水有超常的敏感,它能准确找到地下一二米深的水源。夏天骆驼卧下来休息的地方必定与水很近,让水的潮湿帮助自己降温。牧民掌握了骆驼这一特性,如果在放牧时缺水,就会在骆驼卧下的地方用锹掘水,不久便会有清泉汩汩冒出,滋润一个炎热干旱的季节。草是维系生命的必要食粮,柔弱的野草被骆驼食用后就能聚集起巨大的能量,支撑起庞大身体在沙漠里速行和奔跑,厚实实肉墩墩的脚蹼之下荡起水波一般的细浪。骆驼庞大的身形注定了它需要获取大量食物,它不挑食,吃到嘴里的就是粮食,反刍后再咽下的就是能量,甚至沙漠戈壁上有种带刺的植物都是骆驼的最爱,这种植物就命名为“骆驼刺”。骆驼刺形如其名,枝叶上布满了尖利的刺,骆驼伸出舌头一卷,这些刺里瓦楞的枝叶顺就溜溜地进入了骆驼的口腔,变成了美食。阿拉善原野上的珍珠、白刺、胡杨的树叶也都是骆驼的美餐。


重要使命


骆驼是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人们把它比作沙漠之海的航船,有“沙漠之舟”的美誉。骆驼曾经是最好的运输工具,凭着它强健的脚力,把阿拉善的无烟煤、吉兰泰的湖盐运到运到兰州、运到关内,甚至更远。


骆驼之乡



阿拉善自古以来是骆驼繁衍生息的天堂、是骆驼文化的摇篮,被誉为骆驼之乡。阿拉善特殊的荒漠生态环境,造就了这里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经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