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丹霞区域植被呈差异,自然特征找准细分析

 沐沐阅览室 2019-02-14

导 读

地理蹊不搬运题目,而是分析题目中的解题思路与知识含义答案与解题思路已改在题组说明里给出。您也可以直接在留言栏内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欢迎关注”地理蹊“公众号,并用微信手机或PC版浏览。  

2019广东省广州市12月调研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东南部典型的丹霞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山块之间常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典型丹霞地貌海拔大多在300~400米之间,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产生垂直分异的高差,却形成了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如下图所示)。

(1)根据自然带分布规律,指出我国东南丹霞地貌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及其指示的气候特点。(6分)

(2)实际上,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类型发生了变异,请说明原因。(6分)

(3)分析丹霞地貌底部沟谷地带发育季雨林的原因。(6分)

(4)在流水作用下,丹霞地貌山顶和沟谷植被出现垂直分异,试分析其原因。(6分)

解题说明

本题组以我国东南部丹霞地区的植被分异现象背景材料,通过小切口、小区域的形式,考查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等知。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在任何尺度的区域间当某一要素发生改变或有不同,其它的要素也会产生改变或产生差异,最终形成不同的环境。题组以不同的切入点用了4个小问进行分析,既考查了常规知识,也锻炼了逆向推理思维,以特殊现象来诠释自然规律,但因题中所给信息较少,没有给出区域地图,所以需要解题者有扎实的地理知识储备,这也不失为一组好题。解题时需要注意设问中的关键字,即应答域、限制域、比较域。

(1)根据自然带分布规律,指出我国东南丹霞地貌区地带性植被类型及其指示的气候特点。(6分)

本小题实际上是对考查者区域认知能力及区域特征的考查,从图中的植被自然带难以推测出当地的气候及地带性植被,因为图中出现了不同类型的植被。这就要求解题者根据材料中给出的区域信息去推测:我国东南部典型的丹霞地貌,先找出我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区位于哪里。我国东南的分法很多,不同标准不同时代划分不一,但综合起来主要指广东、福建、浙江、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除台湾南部、港澳地区、广东雷州半岛有热带气候,其它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而台湾又没有典型的丹霞地貌。我国东南典型的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如泰宁武夷山中部,是中国东南诸省中丹霞地貌面积最大的地区之一)、浙江(台州赤城山、浙江衢州江郎山等)。根据基础知识可以推测出我国东南丹霞地貌区大都位于亚热带地区,其气候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结合自然带分布规律由此推出地带性植被类型。

组织语言:地带性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低温)少雨。


参 考 答 案

 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干燥。



(2)实际上,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类型发生了变异,请说明原因。(6分)

从图中可以看出,山顶的植被类型与山麓不同,山顶主要为硬叶。而影响植被类型发生改变的主要自然因素为气候,即气温和降水可影响植被类型,结合材料信息:“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产生垂直分异的高差”,再者植被类型特征都为常绿,可推测出影响其变异的因素不是气温(因为相对高差不大),所以影响其差异的原因应为水分。结合山顶植被的特征及山顶的特征去分析,山顶植被并非当地典型的常绿阔叶,反而是常绿硬叶,又兼有硬叶灌丛及矮林,结合植被因素的适应特征及山顶自然特征与水分少之间的联系去分析即可。



组织语言:山顶面积小,土层薄,不利于保水;顶部有一定坡度,坡面径流快,下渗少,土壤含水量少;山顶风力大,地表裸露,地表受太阳辐射强,蒸发较强;综合因素导致山顶水分少较干旱,发育耐旱的硬叶植被。


参 考 答 案

山顶面积小,保存水分条件差;土层较薄,保水性差;风力较大,阳光充足,蒸发量大,导致山顶较干旱,发育耐旱的硬叶植被。


(3)分析丹霞地貌底部沟谷地带发育季雨林的原因。(6分)

当地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而季雨林一般需要温度和水分都较高的情况下才能出现。结合沟谷地带的区域特征,沟谷在山块之间被陡崖围合,相对较封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热量不易散失,另陡崖由于植被少也可能对光照进行反射,增强谷底的太阳辐射已增温;沟谷处,地势低,利于水的汇集,而从图中可知沟谷处植被丰茂,植被茂盛,蒸发弱,谷底有湿地植被,进一步表明水汽充足,环境湿润。


组织语言:沟谷地势低,利于水流汇集;沟底处有湿地,环境湿润;沟谷植被丰茂,地表蒸发较弱;沟谷较封闭,蒸腾的水汽不利于散失;沟谷封闭,热量不易散失;陡崖植被少,可反射阳光至沟谷;这样导致沟谷热量与水分均较充足,利于发育喜热喜湿的季雨林。


参 考 答 案

沟谷地势低,地表径流汇集(2分);沟谷地形封闭,光照相对较弱,蒸发量较小,水分充足(4分),有利于发育喜湿的季雨林。



(4)在流水作用下,丹霞地貌山顶和沟谷植被出现垂直分异,试分析其原因。(6分)

解答此题时,要注意限制域:流水作用。根据所学知识流水作用一般分为流水侵蚀作用与流水堆积作用。同时限制域的区域为山顶与沟谷,山顶应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沟谷则为流水堆积作用为主。植被虽垂直分异,但相对高差不大,所以应从流水堆积与侵蚀对两区域造成的水土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去分析推测,最终将流水作用与植被差异联系起来。


 

组织语言:山顶易受流水侵蚀,山顶坡度大加剧侵蚀,山顶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含水量少;山谷处地势低、坡底小,利于水土汇集沉积,山谷处土层较厚,水分充足;两处由于流水作用导致的水土垂直方向上差异明显,从而导致两处的植被出现垂直分异。


参 考 答 案

在丹霞地貌的发育过程中,顶部受流水侵蚀,水土流失(2 分);沟谷流水沉积,土层堆积,水土汇集(2 分);从而引起水土垂直分异(2 分),导致植被类型的垂直分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