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钢盔很强大:德军的好看,美军的多用,日军的“最棒”!

 历史探奇 2019-02-14

钢盔诞生于一战,在二战时钢盔已经普遍装备各国军队。不过,任何东西都不免存在好坏之分,各国的钢盔从外形到防护效果都有很大差异,有的甚至成为传世笑柄。

二战中,德军主要装备的头盔是M35系列。由于头戴该型钢盔的士兵外形英武而深得希特勒青睐。M35系列钢盔材料为钼钢板,加上设计和工艺都十分考究,防弹效果很好。

大波浪边缘的钢盔是苏军的特点。苏军佩戴的SSH-40钢盔结构非常简单,内衬悬挂着三块人造皮革,头围大小可以通过头顶穿过三块皮的一个束带调整。后期越打越穷的情况下,SSH-40还出现过人造皮悬挂被换成了布套的简化版本。

M1钢盔是美国大兵的重要标志,这种性能优异的钢盔被美军使用了40多年。M1钢盔的优秀还在于它用来烧饭煮汤,甚至当作尿壶,用途可谓广泛!

英军的托尼式钢盔的设计者可能曾是一位厨师,因为他把钢盔设计的和锅盖一个模样,这种型号为MK2的钢盔甚至连英军自己嫌难看而不太喜欢,但在万里之外,中国的桂军和西北军却大量装备了它。

亚德里安头盔是不错的装备,头盔中间突出的肋型设计让法军显得与众不同。二战中这种头盔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云南地区,被龙云的滇军大量装备。

90式钢盔是侵华日军“标配”装备。不过,日军90式钢盔正面的星徽却让“鬼子们”吃尽了苦头。由于黄色五角星徽面积较大,十分醒目,常常被对手瞄准爆头。后来吃了大亏的日寇无奈改小了钢盔前面的黄星。

另外,90式钢盔的涂层也有问题,反光严重。当时有这样一件事,被日媒成为“军神饭联队长”的陆军少将饭国五郎因为头盔反光被游击队员使用三八大盖在超远瞄准击杀。这样看,90式钢盔对于中国来说简直“很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