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谢依然:广绿石中的艾叶绿与金星绿

 了了斋主 2019-02-14

 

 

广绿石中的艾叶绿与金星绿

撰文:谢依然

 

     蔡国声先生认为广绿石的质量不及青田、昌化、寿山的另一个支撑点是,认为某些人用以冒充寿山艾叶绿的广东绿与寿山艾叶绿相差甚远。蔡先生在《印章三千年》一书里是这样写的:“广绿石产于广东省高浮县,石色呈绿色,属蛇纹变质岩.肌理常有白色渣点,质稍松,刻之,石屑呈微粒卷状。其结构粗糙,有肉眼可见的粗糙颗粒,还有闪金斑点或黄浑浸染花纹,多有细砂钉分布在肌理间,与寿山‘艾叶绿’相差甚远。”大家知道,在同一书关于印石的品评辨析一章中,作者是把艾叶绿排在田黄石类、鸡血石类、晶石类、灯光冻石类、稀有彩冻石类之后的第六位。广东绿的质量与寿山“艾叶绿”相差甚远,也就是说广东绿只能排在第七类也就是最后一类的彩色印石类。可见蔡先生是根本不赞成“广东绿与田黄、鸡血石是同一品位”的观点。为了分析蔡先生的观点是否正确,下面我们有必要介绍一下“艾叶绿”包括广东绿中的 “艾叶绿”和金星绿。因为本人认为:“只有弄清了上述几种印石的情况,才能确定比较的主体是不是真正的寿山“艾叶绿”,客体又是否能代表广绿石,以避免不公平的情况出现。

    原先,本人对艾叶绿一无所知,经了解才知道“艾叶绿”原来是在寿山区矿区早在南宋或更早就被发现的曾被明朝谢在杭评为寿山石第一品的稀有绿色印石品种。然而由于寿山艾叶绿早在清代便已经绝产,且至今找不到传说是产自寿山“五花石”坑的“艾叶绿”藏石者,存世的寿山艾叶绿又难得一见,从而使得人们对寿山艾叶绿的产地,特征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目前被《中国印四大名石寿山石》确认的寿山艾叶绿是生活在公元1743-1805年间的邓石如刻的四方巧色印章(见《中国印四大名石寿山石》一书第112页,参看本文后照片)而早在十年前,寿山人民政府网就对这种被冠以旧产寿山艾叶绿印石之名的印石的外观作过详细描写(参看文章后面部分).除上面邓石如的版本外,据本人所知被冠以寿山艾叶绿之名或在人们心目中的艾叶绿形象的至少还有三种,1.台湾出版的《天衡印材》一书中所录用的艾叶绿照片中的实物(见该书第225页印材钮式图例1——2,参看本文后照片)2.采用于《印章三千年》的由生活在公元1826-1890年间的徐三庚刻得两方对章(见该书前面照片部分第78及参看本文后照片),还有一个版本就是前两年发表在《中国书法家论坛》上署名为聿之的《从艾叶绿说起》一文中的一段描写“艾叶绿又名五花冻(五花石)……它的石中有金星小点, 一块飘亮的石头有五色共生, 你可以一眼看出这是艾叶绿”所指的石头。

    以上版本孰是孰非,或者说哪一种版本更接近寿山“艾叶绿”?本人比较倾向于邓石如刻的四方印章的版本,理由有四:1.邓石如生活的年代比较早,当在寿山艾叶绿尚未绝产或和接近绝产之时;2.质地较佳,比较符合能被评为寿山石“第一品”的质量要求;3.已经得到寿山石产地政府及研究寿山石的专家及《中国印石四大名石寿山石》一书的确认。4.古人评印石是“辄以色别”,该版本印石较符合艾蒿叶之颜色。其余三个版本除存在颜色与艾蒿颜色差距较大或质地较差的问题之外,还存在公信力的问题。十几年前,有一件有关“艾叶绿”的佚事至今在本人的脑海中记忆犹新:一九八三年夏季的某一天,一位在广宁县玉雕厂工作的年轻人来到笔者的家,寒喧几句坐下后,年轻人掀开一本一九八三年第四期《书法》杂志的封面背,指着一帧标明“产自辽宁”的艾叶绿印石照片对笔者说:“华哥,你说怪不怪,这方印石明明是我不久前卖给浙江省到我县玉雕厂採购印石的石贩子的广东绿印石,在这里怎么就变成是产自辽宁的呢”?随后,年轻人还将浙江来的石贩如何探明他家藏有十数枚广东绿印石,驱车十数公里来到他家.在他不情愿卖给石贩子时,石贩子如何威胁说要到厂长那里告他盗窃厂里的印石,他终于经不住恐吓,把那些印石以每方120元的价格全部卖给了石贩子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笔者。由于笔者并未见过原来属于年轻人的印石,而且整个事情只是年轻人一面之词,难辨真实与否,所以笔者说了一句:“也许是物有相似吧。”结束了年轻人提的问题。(参看本文后照片),此事虽然就这样过去了,但“艾叶绿”的名字却在笔者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开始留意有关艾叶绿的情况。上面所说那些情况就是本人从那时候开始了解到的,然而事情令人难忘之处还不限于此,本世纪之初,有人送一本《印章三千年》给我,本人发现在该书“巴林石章” 照片版上赫然写着“巴林艾叶绿石章”的照片(参看照片同上)。竟然是一九八三年发表在《书法》杂志上的照片.本人不禁要问,难道小小的同一方印石,有可能产自两个相距甚远的不同地方吗?从这种草率的做法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蔡国声先生对何为寿山艾叶绿的印象还是比较模糊的。当然,以此认识,不管拿出什么样的广绿石产品跟他心目中的寿山艾叶绿比较高下,也是欠妥的。那如何比较才算公平呢?笔者认为,就目前来说,若要拿广东绿与寿山艾叶绿比较高下,本人认为的应是拿广东绿中在外观上质地上与较为接近被大家认可的寿山艾叶绿也就是“邓石如版”的艾叶绿比较,方为妥当。那么究竟广东绿中有没有这种印石呢?广东绿作为绿色印石的大家族,自上世纪的一九八三年《书法》杂志刊登方去疾先生供稿的艾叶绿印石起,本人就有个预感,广绿石中是极有可能存在这种所谓的“艾叶绿”的,本人曾亦为此一直寻觅不止,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至公元2007年本人在《中国印四大名石寿山石》第112页见到刊登在那里的邓石如刻得黄绿石印章照片后,笔者认为,本人的预感已经得到证实。下面就是两方产自广绿石主产区之一的五指山顶石门垌(亦称玉石坳是出产广绿石最早的垌口之一)的印石照片(参看本文后照片, 照片中有一方后印石保留了黄绿两色, 有一方只保留了绿色),通过参看这些照片,网友们不难得出,这两方印石外观上与发表在大约是本世纪初(更具体的时间记不清了)寿山乡人民政府网的帖子上对寿山艾叶绿的一段描写是多么的相似:“从这里邓石如刻得四方巧色老坑艾叶绿来看,它与现在月尾洞所产艾叶绿(即月尾绿)有明显不同,这里且以‘旧产’和‘新产’区分:旧产石色浓翠,绿中带黄赫色筋络,有白色小块点和水流纹,质细结凝腻,但受刀较涩。”可惜蔡先生并没有采用这个品种的广绿石做比较的对象,而是采用了另一个品种的广绿石作比较.从本文篇首蔡先生对用这个用作比较的广绿石的描写可以知道,蔡先生用来作比较的大概是广绿石中的一种叫金星绿(又名绿海金星)的品种,殊不知金星绿虽然也是广绿石的一个有名的品种,但其不仅有冻地与软地之分,且产自不同的垌口,金星绿是产自立什顶(山名)的牛墟坳垌,金星冻则是产自五指山底的五指底垌.而且颜色与质量不太一致,金星冻颜色偏于墨绿, 较为多裂, 边缘呈微透明; 金星绿颜色艳绿, 很少裂纹,不透明,但不同的个体石质悬殊较大,有香港“四怪”称号之一的李英豪曾在其所著的《翠玉珍藏于鉴赏》一书中呼吁人们不要把产自肇庆广宁的金星绿与翠玉混淆。(参看本文后照片),若是将质量较差的金星绿同寿山艾叶绿相比, 当然会得出相差甚远的结论了。



  台湾出版的《天衡印材》刊的三方寿山“艾叶绿”印石                                

  广绿石中的“艾叶绿”
                               
[转载]谢依然:广绿石中的艾叶绿与金星绿

[转载]谢依然:广绿石中的艾叶绿与金星绿

[转载]谢依然:广绿石中的艾叶绿与金星绿

[转载]谢依然:广绿石中的艾叶绿与金星绿

[转载]谢依然:广绿石中的艾叶绿与金星绿

[转载]谢依然:广绿石中的艾叶绿与金星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