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当然要理性对待,不是措施越多越好。至于老年人,我们不一定要和他实话实说,也可以瞒着他。首先,告诉他癌症只是慢性病,然后告诉他生了癌,我们可以好好地应对。还可以找一些生了癌的,病情与他差不多的、已经康复得很好的,和他结成对子。让他们互相学习、互相鼓励,这些都是很好的措施,还要经常帮助他分析,及时解开他心里的疙瘩。 我们有个患者——王先生,在事业鼎盛时期生了肺癌。他的老师是上海人,先于他患了前列腺癌,现在我们这里治疗,情况相当不错。 这个患者生病之初特别悲观。他的老师就劝导他到上海待一段时间,并介绍了一些和他一样的肺癌患者,他们这些人天天在一起聊天、玩、练郭林功、吃中药。因为他本身经历非常丰富,有各种各样的故事,他愿意和大家分享,很多人也愿意和他聊,所以他的生活开始充实起来。原来那种失落、挫折、失望、心灰意冷一扫而光。 现在他已经基本恢复正常了,变成了一个热心的采风者,到处去旅游,然后写文章。所以说,处于困境当中的人,可以找些志同道合的、和你一样同病相怜的人,通过相互激励的方式,走出阴影走向康复。 张某59岁那年被诊断为胃癌。下面就是他在《走出冬季》一书中的自述: 我偶尔看了何裕民教授的资料,何教授提出:癌症是一种慢性病,“肿瘤的治疗模式要从战争模式向和平模式转变;肿瘤治疗的原则是科学、综合、合理;治疗的“十二字方针”是“调整为先、零毒为佳、护胃为要”。这些,我是非常接受和认可的,何教授对肿瘤的这些理解不是高深的理论,而是比较通俗的、平易近人的理念,光读他的这些文章,心里就敞亮多了。 我感到癌症并不像以前想像的那样可怕,可以从各个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手术后两个多月我找到了何教授(此后,我一直在接受他的治疗,现在活得很好)。最大的收获是心理上的调整和医疗上的直接得益。 我先做了3次化疗,反应很大,但西医还建议我做第4次化疗,我跟何教授商量,何教授认为根据我的情况,加强中医调理,第4次化疗可以不做。 没有来看中医之前,血常规检查的各项指标上窜下跳,没有几项是正常的。但中医治疗以后,各项指标如肝功能、血常规、癌胚抗原指标全部正常了,这让我非常信服,也坚定了继续治疗的信心。 现在,何教授让我一周只需要吃三四天的药。他说因为我已经康复6年多了。现在只是调整、巩固,你想,这对我来说,是多大的喜讯啊! 最初,何教授还介绍了一些康复了的患者与我交朋友。我印象最深的是朱春女士。她虽然比我小几岁,但当时她的胃癌已康复8年了。而且,她开刀时是明确有转移的,与她的交往,对于我当时能够走出癌症恐惧阴影,意义重大。 阅读精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