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开岁月的尘灰, 遥念记忆中的那片海, 那承载生命之初的小镇。 恍惚间似乎回到童年, 在晨露中呼吸着清新海风, 在夜色中听浪花拍岸入眠, 呼朋唤友逐浪戏沙, 竹马青梅两小无猜。 你,还记得这样的望海寺吗? ▼▼▼ 望海寺曾经繁华过,我很荣幸,经历了那段繁华。 那段岁月,望海寺人丁兴盛,早晚都会遍洒和谐。 小时候,很多小伙伴都问过父母一个问题:为什么望海寺这个地方没有寺庙?父母们的回答是,之前有一座可以望到海的寺,后来虽然寺没了,但名字留下来了。▼▼▼ 望海寺在我的心里曾是那么的大,俱乐部广场和门前那个好几层的花坛是小时候最常去玩的地方。每到晚上,那里大人孩子云集,我们沿着花坛跑上跑下,在广场上骑车、撒欢儿,花坛里的美人蕉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时常出现在梦里…… 每到过年的时候,这里也是望海寺最喜庆热闹的地方。我和姐姐总是会穿着妈妈给做的新衣服、提着爸爸亲手做的小灯笼来到这里玩。这里有各个分厂制作的彩灯,还有放鞭炮的小朋友,过年的气氛真是浓浓的。对了,还有记忆里最好喝的汽酒——格瓦斯。如今,生活的城市大了、物质多了、娱乐项目丰富了,但却怎么也找不回儿时在望海寺的那种快乐与年味儿。 ▼▼▼ 望海寺的书店,最老的一家是官办的,全名“望海寺新华书店”。店址在农贸市场东侧,一幢点式楼的底层。 ▼▼▼ 国营望海寺商店,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是多少人过过眼瘾的地方。 ▼▼▼ 大家洗澡都去一个地方,那就是船厂浴池! 浴池地处五区大院上方,每到开放时间就有三三两两的人拿着洗浴用品往浴池走去。如果是妈妈带着孩子洗澡,除了标配的洗浴用品再加一个大盆和一个小板凳。大盆是给孩子洗澡冲澡用,小板凳是给孩子搓澡时用。浴池和后身的锅炉房连带附近那一片地方永远都热气腾腾。 浴池的两扇大门上分别用朱红色的大字写着“男”“女”,中间是一个卖票的窗口,票价不记得了,应该不会太贵。 ▼▼▼ (拍摄于2016年,浴池大致模样没变,给大家看看找个当年的感觉。) 我们小学的教学楼从我上学那天起就是旧旧的,一直到毕业这六年间好像也没有粉刷过;操场跑道一圈是200米,就是一般的沙土场地,没有橡胶也没有草皮;操场左侧有一个沙坑,开运动会之前的体育课,老师会带我们去海边用书包背沙子倒在沙坑里;操场的四周有篮球架、足球门、单杠双杠还有很高的用来练习攀爬的杆子。每当下课铃一响,同学们都争前恐后冲出教学楼,瞬间操场上人声鼎沸,各个场地和器械都被占满。十分钟过后,所有孩子又都神奇般消失,回到教室继续上课。 学校大门地势很高,门前有二十几级台阶。每天吃过午饭后来学校玩儿的时候都是一步迈三个台阶,可见想玩儿心情之急切。还有一些男生可以一次迈四个台阶,几步就跑到操场上开始踢球。大门两边的墙上写着“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这八个大字,前六个字有没有做到不知道,但是“活泼”我们绝对是做到了。好怀念那时候热热闹闹的课间和午后的操场,那种吵闹在今天回想起来仿佛天籁之音。 ▼▼▼ 船厂医院,孩子们心目中的非常恐怖的地方。 ▼▼▼ ![]() 望海寺曾经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过去是部属四所中专学校之一,是全国重点,为各大船厂培养了一批批基层技术骨干,给小镇增添了很多朝气蓬勃,它就是渤海船校。渤海船校于1959年建校,2001年与葫芦岛广播电视大学、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渤海船舶职业学院,根据发展的需要,2014年搬到了首山脚下。 ![]() ![]() ![]() 最牛的是我们还有属于自己的通勤火车,每天父母都坐火车上班下班,岛里同学坐火车上学。▼▼▼ ![]()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望海寺的那片海养育了我们这些望海人,不管走到哪里都带着海边人的气质。 那片海也是一个公园,曾经的多少美好回忆留在那里。 ▼▼▼ ![]() ![]() ![]() 老望海寺人没有不知道老虎嘴的,但不见得都知道名字的所以然。有人说是山势如虎嘴,有人说是海底礁石多船易出事,其实都不对。 多年前我经人指点翻过小山豁口,见一洞显露在波涛之上,洞口中间一块殷红如血的巨石,如舌。洞上方如嘴的上腭部镶嵌着一排白色的石英岩,如牙。真是惟妙惟肖,巧夺天工。 眼见昔日波涛上的壮观的老虎嘴洞口已几乎被修建码头的砂土掩埋,缺少水气的滋润,如舌的石头红色消褪残破。如牙齿的石英岩就像人老了一般变得焦黄黯淡。 ▼▼▼ ![]() ![]() 人类的每一点繁荣和进步,都是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的。在天然海岸不断地被填海建港过程中,望海寺到岛里,已经失去的曾经那么美丽的风光。 ▼▼▼ ![]() ![]() ![]() 繁华的望海寺,四季都透着一股温暖,温暖不是刻意营造的,温暖很真实,可以嗅到温暖的香…… 由于那次移民浪潮,望海寺人的口音绝没有马仗房人口音那么单一,望海寺人南腔北调,几乎全国的口音在望海寺就来了一次大融合,而且联姻的结果是南腔北调绝不泾渭分明,沪普中有辽普;黔普中有湘普;滇普中有秦腔,五花八门的口音渗透了多元的地域文化,由此衍生出了独有的望海寺文化。 ▼▼▼ ![]() 繁华落幕,望海寺的宴席说散就散了。 现如今的望海寺,船校搬走了、兴趣中心取消了、锅炉房换地方了、东山平房海边平房也没有了、西海沿儿的亭子也没了,还有游乐园、道口转盘、通勤小火车…… 闹了很久的望海寺棚户区改建计划,是立项推翻再立项再推翻,改建计划变得遥遥无期。 曾经的繁华,已经残破,曾经的喧闹,也已经成为一种追思…… 《微观葫芦岛》编辑整理 本文素材来源:微信公众号《天涯望海人》 感谢所有创作者! |
|
来自: guizhangs > 《人文、历史、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