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所说的这个“蕨姜”属于地方别名,它的学名是“骨碎补”,是骨碎补科,骨碎补属附生蕨类植物,高约半米左右,多长于山地林中树干上或岩石上。 因其喜欢长于山岩崖缝中,它的根又酷似我们平时所见的生姜,所以又有崖姜、岩连姜、爬岩姜、厥姜等别名。又因其喜欢长在凌空的高处,宛如飞身上去的,所以又被形象地叫做飞天鼠、牛飞龙、飞来风。还因其具有强骨补肾的功效,又被称之为肉碎补、石碎补等。 在采挖使用骨碎补时,在将其去净泥砂杂质,洗净后,先得用铜刀刮去外表细毛,然后方可或鲜用,或晒干,或炮制。在用法上可以是煎汤、浸酒或入丸、散剂内服用;或者是捣敷外用。 在内服的同时,另用骨碎补同生姜一同捣碎,外敷于伤处。这种治疗方法对胸肋挫伤或筋伤骨折疗效甚佳。 在民间,食用骨碎补治疗肾虚耳鸣耳聋,或肾虚久泻的方法有:将适量骨碎补研成细末,每次取6克,塞入猪肾内煨熟,多次食用之后,效果就会有明显的改善。 如遇牙痛,也可将骨碎补打碎煎服,或将其用开水浸泡,用来含噙漱口,都有良好的止痛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