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立陶宛独立法案颁布的一百周年,庆祝活动全年不断,包括贯穿整个7月、令人振奋的音乐节。一百年过去了,维尔纽斯已经找到了自己独特、自信的声音,而让全世界听到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 --Lonely Planet 近年来,欧洲相对「冷门」的波罗的海(Baltic Sea)三国——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都在拼命地刷存在感。 而立陶宛的首都维尔纽斯,异军突起,成功吸引了Lonely Planet的挑剔目光,可谓C位出道,在Lonely Planet评选的2018欧洲最佳旅行目的地榜单中位列第八。Aimee桓桓的「波罗的海」自驾 去年十一,我曾与闺蜜一起,环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自驾。假期安排大约10天的时间,从华沙到维尔纽斯,再到里加,最后抵达塔林。 如果不是亲自开车自驾而行,你可能不会发现,波罗的海三国有如此别致的景色。 空气清新,车辆在大海边和森林中穿行,尽享波罗的海的礼赞!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波罗的海三国之中最为活跃的立陶宛(Lithuania)。如果你正在寻觅一个景美人少、物价还低的欧洲小众度假地,立陶宛不失为一个创意的新选择。以后我还会为大家介绍另外两个我去过的波罗的海国家——爱沙尼亚与拉脱维亚。 立陶宛曾是辉煌一时的欧洲古国,近代史上,立陶宛曾被波兰、法国、德国、及苏联等国轮番占领统治,历尽沧桑、百转千回……起伏的历史赋予了她深厚而神秘的性情。 在2015年1月,立陶宛正式加入了欧元区,成为第19个欧元国。国土面积相当于一个冰岛,可是人口只有四百万。 01 维尔纽斯——千变万化的城市 大多数来立陶宛旅行的人,通常都会从首都维尔纽斯(Vilnius)开始。 驾车进入维尔纽斯这座小巧玲珑的巴洛克式小城,沿途经过一幢幢充满历史感的建筑,它们默默地向游人展示着这座城市过往的传说故事。 维尔纽斯被誉为东欧最大的巴洛克风格古城,旧城区以巴洛克建筑居多,同时荟萃有哥特式、文艺复兴、新古典等风格建筑,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由于维尔纽斯旧城具有独特的魅力,在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肃穆·维尔纽斯大教堂 著名的维尔纽斯大教堂,建于1387年,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天主教徒心目中最重要的教堂。远观时,虽远不及意大利佛罗伦萨的百花大教堂那般壮美肃穆,但也非常值得游览。 教堂前有一大片停车场,咪表自助缴费,对于自驾参观的人来说可谓十分便利了。 远观大教堂全景 ![]() 走近维尔纽斯主教座堂,新古典风格的建筑外观,加上希腊式圆柱、教堂立面三角形山墙、雕刻等,乍看差点误以为是希腊神殿。 ![]() 教堂正面的山墙上立着三尊塑像,中间手举十字架的是圣安娜,右边是圣卡济米拉斯,左边是圣斯塔尼斯拉夫。 ![]() 大教堂旁是52米高的白色钟楼,为13-17 世纪古城堡的了望塔,至今里面还保留了17座钟表,钟楼上方的那座大钟是全城人的标准对时。在钟楼下,不时看到三五成群、欢笑喧闹的年轻人经过。 ![]() 地址:Katedros a. 2,Vilnius 开放时间:7:00-19:30;弥撒时间:周日 9:00、10:00、11:00、19:00 门票:免费 空旷的教堂里面还保留着14世纪末哥特式水彩壁画,以及14-20世纪初的教堂用具。 ![]() 据说下面的地宫内安葬着维陶塔斯大公和妻子、国王日吉蒙塔斯的两个妻子,还保存着国王弗拉基斯拉夫的心脏,大教堂内小礼拜堂的祭坛上有立陶宛唯一的圣徒——卡济米拉斯的棺木。 ![]() ![]() 巴洛克风格 · 维尔纽斯老城 ![]() ![]() 图片来自Lonely Planet 维尔纽斯城区由老城和新城两部分构成。老城颇有中欧或南欧风味,迷人的街道隐藏着过去的时代碎片,同时也不乏青春活力,有着如西欧街头一样的景致,极力推荐。 在老城充满魅力的狭窄街巷上漫步一番,只见街头鲜花盛开,阳光正好,温暖怡人,一点也看不出曾经被苏联占领的影子。如今的立陶宛人民,享受着和平、快乐的生活。 ![]() 穿梭在热闹的大街或僻静的小巷里,你也随时能遇到艺术家们的小确幸。 这些造型优美、古朴典雅的古建筑,如今表现出一种无厘头的生气和怪趣:它拥有东欧式的沉郁,却带着荒诞的犬儒色彩,正如米兰·昆德拉笔下的托马斯,以玩世不恭为人生志向。 你并不用担心在这儿吃得不习惯,大部分当地餐厅的做法和摆盘都和北欧一样精致。我们点了牛排和烤茄子,切上一块肥美的牛肉,肉汁在口腔四溢,酸辣的沙沙酱带给你满足感。 ![]() ![]() ![]() 02 抚慰心灵的十字架山 ![]() 除了维尔纽斯老城,最令人难忘的是十字架山(The Hill of Crosses),被称为立陶宛的圣地。 这座离希奥利塔20分钟车程的十字架山,拥有将近6万个十字架,立陶宛开国以来的战争及革命都一一完整地保留在这些十字架上。 ![]() 为何十字架山对于立陶宛人如此的重要?恐怕你只有走近它,才会感受到那股强大的信仰力量,以及直击内心的震撼。 ![]() 十字架山虽然是世界文化遗产,但是此「景点」一直以来却是无人管理的,十字架山的确切起源也无人能说得清楚。 比较通行的说法是,成千上万的大小十字架是立陶宛人民从1831年俄国沙皇时代开始遭受迫害后所立的历史纪念物,是立陶宛人民痛苦和希望的象征。 ![]()
![]() 历史上,不可一世的苏联,在1961年、1963年和1973年,曾三次试图用推土机推平这个地方,但如此所谓的「大计」最后都无疾而终。 历经几个世纪,十字架山上早已不仅只有十字架了。天主教徒在这里放置了巨大的耶稣像。 ![]() 立陶宛的爱国者们在这里放上圣母雕像、玫瑰经念珠等。 ![]() 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天主教徒,随身带来的民族纪念物品。 ![]() 尽管如此,十字架仍然是这里名副其实的主角。 山上的十字架大小不一,甚至还有大到搬运、安放都必须动用拖车和专用起重机的巨型十字架;材料也是木头、金属或石膏都有。 ![]() 山正面最大的一个十字架上,基督张开双臂,拥抱人世间的一切苦难。基督身后,数万个大大小小的十字架,刻着各国语言,矗立在一片肃然的沉寂之中。 ![]() 行走在其中,看着密密麻麻的十字架在眼前,耳旁响起「我的信仰,是谁也夺不走的」。 ![]() 这么繁多的美景,这么低廉的消费, 还在犹豫什么? 不负昭华的你,赶快出发吧! 去旅行, 去感受文化的碰撞, 体验一番不一样的异域风情吧! |
|
来自: 彩色沙漠Maggie > 《旅行》